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Hypoadrenocorticism),又稱愛迪生氏病(Addison’s disease),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貓科內分泌疾病。與犬隻相比,貓咪罹患此病的案例極為稀少,且其臨床表現多變導致診斷不易。
文章目錄
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致病原因與分類
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可依病因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類型。原發性病變主要影響腎上腺本身,使其無法正常分泌皮質類固醇,而繼發性則是因為腦下垂體無法提供足夠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腎上腺功能低下。
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
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主要特徵是腎上腺皮質本身的功能喪失,導致糖皮質激素與礦物皮質激素的分泌減少。研究推測,自體免疫反應可能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導致淋巴球破壞腎上腺皮質,進一步造成組織破壞與功能退化。
其他可能引發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因素包括:
- 腫瘤侵犯:淋巴瘤可能影響腎上腺組織,導致內分泌功能異常。
- 外傷:嚴重創傷可能造成腎上腺受損,影響激素分泌。
- 感染:某些慢性感染可能破壞腎上腺功能,導致分泌不足。
- 先天性發育異常:少數案例顯示,貓咪可能因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全而罹患此病,這在幼貓中較為常見。
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
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病因與腎上腺本體無關,而是因為腦下垂體未能正常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使腎上腺缺乏刺激而萎縮,導致皮質類固醇分泌不足。然而,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通常不影響礦物皮質激素,因此血鈉與血鉀異常的情況較少見。
常見的繼發性致病原因包括:
-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類固醇藥物會抑制ACTH分泌,導致腎上腺功能減退。
- 突然停用類固醇:長期接受類固醇治療的貓咪,若未經逐步減量突然停藥,可能導致腎上腺無法及時恢復功能。
- 腦下垂體病變:腦部腫瘤、發炎或創傷可能影響ACTH的分泌,進而導致腎上腺機能不全。
原發性與繼發性的區別
原發性與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臨床表現相似,但在電解質失衡的嚴重程度與ACTH濃度上有所不同。
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通常會伴隨嚴重的電解質異常(低鈉高鉀),而繼發性則較少發生。此外,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ACTH水平通常會出現升高(因腦下垂體試圖刺激腎上腺),而繼發性的ACTH水平則較低(因腦下垂體功能受損)。
貓咪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臨床症狀與診斷方式
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臨床表現多樣,取決於病程長短與病情嚴重程度。部分貓咪的症狀可能持續數週至數月,呈現慢性、間歇性發作的特徵,而另一部分則可能突然惡化,進入急性腎上腺危機,需立即就醫處理。
由於此疾病的症狀較不具特異性,容易與其他系統性疾病(如:慢性腎病、胃腸道疾病或糖尿病)混淆,主要症狀包括:
慢性病程症狀
- 食慾不振(厭食或食量減少):部分貓咪可能僅表現出進食意願降低,但仍會偶爾進食。
- 嘔吐:無明顯原因的反覆嘔吐,可能伴隨胃部不適。
- 體重減輕:即使沒有明顯厭食,仍可能因新陳代謝異常導致體重下降。
- 虛弱與疲勞:貓咪可能表現出活動力下降、不願跳躍、嗜睡或對環境變化反應遲鈍。
- 便秘:部分患者可能因水分調節異常而出現排便困難。
- 低體溫:貓咪的體溫可能較正常值略低,四肢冰冷或無法維持正常體溫調節。
急性腎上腺危機
當腎上腺功能急速惡化,體內無法維持正常的皮質類固醇與電解質平衡時,貓咪可能進入腎上腺危機,這是一種潛在致命的急症,需立即送醫。典型表現包括:
- 極度虛弱、昏迷:貓咪可能出現嚴重嗜睡、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甚至出現意識喪失。
- 嚴重脫水:皮膚彈性下降、眼球下陷、口腔乾燥,這些都是脫水的典型徵兆。
- 低血壓與休克:由於腎上腺功能不足,體內血壓調節失衡,可能導致血壓下降,進一步引發休克。
- 心律異常:特別是心跳過慢,嚴重時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器官衰竭。
此外,部分貓咪可能伴隨嚴重電解質異常,例如:
- 低血鈉:影響細胞滲透壓,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異常,如行為遲鈍、肌肉無力甚至癲癇發作。
- 高血鉀:過高的血鉀濃度可能直接影響心臟,導致心律不整,甚至發生心臟驟停。
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診斷方式
由於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臨床症狀缺乏特異性,且容易與多種疾病(如:腎臟病、腸胃道疾病、糖尿病)相混淆,因此診斷上較具挑戰性。
許多患貓在確診前,可能已經歷多次不同的治療過程,甚至因短暫接受類固醇治療後症狀改善,進一步延誤確診。因此,獸醫師通常需透過多種檢查方式來確認診斷,包括血液檢測、內分泌測試與影像學檢查。
1. 血液檢查
透過分析電解質與腎功能指標來評估是否有腎上腺功能異常的可能性。常見的異常數值包括:
- 低血鈉:腎上腺功能不足導致腎臟無法保留鈉離子,導致血鈉濃度下降。
- 高血鉀:因腎臟無法有效排鉀,使血鉀濃度上升,嚴重時可能影響心臟功能。
- 尿素氮與肌酸酐升高:這類變化可能與腎臟血流灌注不足有關,容易被誤診為腎衰竭。
- 貧血:部分貓咪可能因為慢性病影響骨髓功能而出現輕度貧血。
此外,部分罹病貓咪可能出現低血糖,這在犬隻較少見,但也是貓咪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潛在指標。
2. 內分泌測試
由於血液檢查的異常結果可能與其他疾病重疊,因此內分泌功能測試是確診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關鍵。
-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刺激試驗:ACTH刺激試驗是診斷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黃金標準,可直接評估腎上腺對ACTH的反應能力。健康貓咪在ACTH刺激後,皮質醇濃度應顯著上升;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貓咪基礎皮質醇濃度低,且注射ACTH後無明顯反應,濃度仍維持低水平。
- 內源性ACTH測試:可進一步區分原發性或次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
- 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ACTH濃度升高(因腦下垂體試圖補償腎上腺功能不足)。
- 次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ACTH濃度低(因腦下垂體無法正常分泌ACTH)。
3. 影像學診斷
影像學檢查雖非確診的主要方式,但可用來輔助診斷,排除其他潛在疾病,並進一步觀察腎上腺的結構變化。
- 超音波檢查
- 評估腎上腺大小是否萎縮,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腎上腺可能呈現明顯變小的情況。
- 檢查是否有腎上腺腫瘤。
- X光與電腦斷層掃描
- 檢查有無腎上腺鈣化或腫大,幫助鑑別腎上腺腫瘤或其他病變。
貓咪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治療方式與預後
急性腎上腺危機的治療
當貓咪因腎上腺功能急速惡化而陷入休克、脫水或嚴重電解質失衡時,需立即進行醫療介入。急性腎上腺危機的治療目標為穩定生命徵象、恢復血液循環、矯正電解質異常,並補充缺乏的腎上腺激素。主要治療措施包括:
▌靜脈輸液
適當的靜脈輸液可迅速恢復血容量、改善低血壓並矯正電解質失衡。
- 優先選擇等張電解質液(如:乳酸林格氏液)以補充體液與鈉離子。
- 若血鉀嚴重升高,可考慮使用0.9%生理食鹽水,幫助降低血鉀濃度。
- 輸液速率應根據脫水程度與血壓狀況調整,避免過快輸液導致肺水腫或腦水腫。
(💡延伸閱讀:生理食鹽水與乳酸林格氏液比較)
▌類固醇治療
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核心治療為補充糖皮質激素與礦物皮質激素。在急性期,優先使用快速作用的類固醇:
- Dexamethasone 0.2–0.4 mg/kg 靜脈注射:能迅速穩定血壓與減少發炎反應,且不會干擾後續的ACTH刺激試驗。
- Hydrocortisone 0.5–1 mg/kg/h 持續靜脈滴注:具有糖皮質激素與礦物皮質激素的雙重作用,可作為長期治療的過渡藥物。
▌高血鉀的處理
高血鉀是腎上腺危機中最危險的併發症之一,可能導致嚴重心律不整甚至心跳驟停。治療方式包括:
- 10% Calcium gluconate:靜脈緩慢注射,可保護心臟避免受高血鉀影響,但不會降低血鉀濃度。
- 胰島素合併葡萄糖:
- 短效胰島素可促進細胞攝取鉀離子,降低血鉀水平。
- 同時靜脈輸注葡萄糖,避免因胰島素作用導致低血糖。
一旦貓咪的血壓穩定、血鉀下降至安全範圍,即可逐步過渡至長期維持治療。
長期治療與預後
貓咪一旦度過急性期,需接受糖皮質激素與礦物皮質激素補充,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治療的目標是維持血壓穩定、預防電解質異常,並確保貓咪能夠正常進食與活動。
▌糖皮質激素補充
糖皮質激素有助於調節代謝、維持血糖並應對壓力,貓咪需長期補充。選擇包括Prednisolone(0.5–1 mg/kg/天,口服),待病情穩定後逐步降至0.1–0.2 mg/kg/天以減少副作用。使用時應避免突然停藥,以防戒斷症狀(如:疲倦、低血糖)。若貓咪無法耐受Prednisolone,可改用Hydrocortisone(0.125 mg/kg,口服)。
▌礦物皮質激素補充
礦物皮質激素負責維持鈉鉀平衡與水分調節,對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貓咪相當重要。可使用的藥物包括礦皮質醇針劑(DOCP, Zycortal)或口服Fludrocortisone。
治療過程中,需定期監測血鈉、血鉀濃度,以確保劑量適當並避免電解質失衡。
預後與生活品質
如果能夠及早診斷並提供適當的長期治療,大多數罹患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的貓咪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並存活數年甚至超過5年以上。然而,以下因素可能影響預後:
- 病情發現得早晚:若在腎上腺危機前即診斷並治療,預後較佳。
- 是否有其他合併症:如腫瘤、慢性腎病或糖尿病,可能影響存活率。
- 飼主能否穩定給藥與定期追蹤:若貓咪未能穩定接受治療,可能反覆發生腎上腺危機,影響存活時間。
部分貓咪在治療初期可能會出現輕微副作用,如多飲多尿、食慾增加或體重變化,但通常在劑量調整後可獲得改善。
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雖然在貓咪中相當罕見,但一旦發生,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危及生命。透過早期診斷與適當治療,貓咪仍可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