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百病毒(Nipah virus)是一種人畜共通的新興傳染病毒,過去曾在馬來西亞、印度與孟加拉等地引發重大疫情,造成大量人類與動物的感染與死亡。近年來,隨著跨國旅遊與人類活動的擴展,防疫專家開始高度關注其可能的全球傳播風險。
文章目錄
什麼是立百病毒?會傳然給人類嗎?
立百病毒(Nipah virus)屬於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Henipavirus屬,是一種可由動物傳播至人類的人畜共通傳染疾病。立百病毒的自然宿主為果蝠,特別是狐蝠屬(Pteropus)蝙蝠。病毒可經由中間宿主(如:豬、馬)或受污染的食物(如:椰棗汁)傳播給人類,部分疫情也顯示存在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風險。
立百病毒最早於1999年在馬來西亞的養豬場爆發,當時造成豬隻與人類的腦炎與死亡案例。此後,馬來西亞並未再出現新疫情。自2001年起,孟加拉幾乎每年均有疫情發生,印度東部亦陸續出現確診個案。除了已知的流行地區外,有研究發現,柬埔寨、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與加納等國家的多種蝙蝠也帶有立百病毒抗體,顯示這些區域同樣存在病毒傳播的潛在風險。立百病毒具有高致死率與跨物種傳播能力,已被列為全球高度關注的新興傳染病之一。
立百病毒透過哪些方式傳染?
立百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可分為以下三種:
1. 動物傳人:中間宿主的角色不可忽視
果蝠會在果園、飼料或水源上留下唾液與排泄物,若豬隻、馬等動物攝取後染病,再由人類接觸其體液或分泌物感染。1999年馬來西亞的疫情即為此模式擴散開來。
2. 食物污染:果蝠污染的椰棗汁成高風險來源
在孟加拉與印度,有研究指出患者是因飲用遭果蝠污染的椰棗汁或食用未清洗水果而感染。
3. 人傳人:密切接觸可能導致感染擴散
特別是在孟加拉與印度,照顧者、醫療人員與病患家屬因接觸患者唾液、分泌物或排泄物而染病。
立百病毒會不會從寵物傳染給人類?
研究顯示,在立百病毒流行的地區,家畜與寵物如狗、貓、牛等動物,確實可能會暴露於病毒環境中並產生抗體,代表牠們曾經接觸過病毒或受到感染。然而,迄今並無明確證據顯示這些動物會將立百病毒傳染給人類。
目前,立百病毒在人與寵物之間的傳染風險被認為極低,不構成疫情擴散的主要傳播途徑。實際的疫情多數仍與果蝠或中間宿主如豬、馬等動物有關,此外,部分疫情亦與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有關,特別是在醫療照護場域或照顧患者的家庭成員之間。
對於一般飼主而言,雖無需因此產生過度恐慌,但仍應具備基本的防疫意識。特別是在前往立百病毒曾流行的區域時,應避免讓寵物接觸病豬、野生蝙蝠,或食用未經清洗的水果、椰棗或可能遭果蝠污染的食物,以降低潛在暴露風險。透過飼主的積極管理與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不僅能保障寵物健康,也能降低家庭成員感染的機會。
立百病毒感染後有哪些症狀?
立百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一般介於4至14天之間,但也曾有報告指出潛伏期可長達45天。臨床表現變化多端,從無症狀、輕微不適到嚴重甚至致命的腦炎皆有可能。初期症狀多類似一般病毒感染,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喉嚨痛與嘔吐。部分患者會出現頭暈、嗜睡或意識混亂,並逐漸出現神經系統症狀,進展為急性腦炎。嚴重者可能在24至48小時內發生癲癇發作並迅速陷入昏迷。
除了神經症狀,部分患者也會伴隨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呼吸困難或非典型肺炎,並可能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個別案例也曾觀察到心肌炎與心律不整等心臟併發症。
急性腦炎的存活者大多可望完全康復,但仍有約兩成患者留下長期神經系統後遺症,例如癲癇、認知功能障礙或人格改變等。亦有少數個案在康復後發生復發性或遲發性腦炎。整體而言,立百病毒的病例致死率估計介於40%至75%之間,並可能因地區醫療資源與疫情控制能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立百病毒感染該怎麼診斷與治療?
立百病毒感染的診斷主要仰賴實驗室檢驗,以確認患者是否受到病毒感染。臨床上最常採用的方法包括RT-PCR分子檢測,可以直接檢出病毒的基因序列。此外,醫師也會透過血清學檢查患者體內的IgM與IgG抗體,以判斷是否為急性或過去感染。部分病例也會進行腦脊髓液或其他體液的採樣分析,協助排除或確認病毒性腦炎。
在治療方面,目前尚無針對立百病毒的專屬抗病毒藥物,因此臨床上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神經功能惡化等症狀時,需密切監控生命徵象並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氧氣治療、維持血壓穩定,以及在需要時進行機械通氣處理。
在部分疫情中,醫療團隊曾使用抗病毒藥物如Ribavirin或Favipiravir進行治療,但目前相關研究仍處於初步階段,尚無定論能證實其療效。整體而言,治療成效高度仰賴及早發現與密切照護,因此提高臨床警覺與加強感染控制措施,是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的關鍵。
日常生活中怎麼預防立百病毒感染?
即使台灣尚無本土病例,仍建議民眾提高警覺,特別是曾前往立百病毒流行地區的人士或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相關工作者。
預防建議如下:
- 避免接觸野生果蝠與病豬等高風險動物
- 不食用未經清洗的水果與椰棗汁
- 飼主應避免讓寵物接觸野生動物或其排泄物
- 處理動物時穿戴手套、口罩與防護衣
- 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或動物接觸史
- 醫療機構應落實隔離、感染管制與個人防護
若您近期曾前往南亞或東南亞地區,或有接觸病豬、野生蝙蝠的經歷,並出現發燒、頭痛、神經症狀等不適,請務必盡速就醫,並主動說明旅遊與動物接觸史。
參考資料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Taiwan. (2018, December 26). 立百病毒感染症-疾病介紹.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IU6GugVW32eOyz7veTvWow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Taiwan. (2018, June 27). 立百病毒感染症-治療照護.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3-GR6p2tboWkedDMGhzLFw
- UpToDate. (2025, March 18). Nipah, Hendra, and other henipaviruse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nipah-hendra-and-other-henipaviruses/print

作者 – 寵物健康醫療網
寵物健康醫療網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健全的寵物專屬健康平台,提供最新的醫療指引、寵物健康知識與產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