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貓咪肥厚性心肌病變:常見症狀、治療方式及預後

肥厚性心肌病變(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是貓最常見的心臟疾病,特徵是心臟左心室肌壁異常增厚,導致心臟功能受損,甚至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如充血性心衰竭或動脈血栓栓塞。

貓咪肥厚性心肌病變的致病原因

肥厚性心肌病變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某些貓咪品種,如緬因貓、布偶貓、英國短毛貓和無毛貓,罹患這種疾病的風險較高,可能與特定的基因變異有關。

研究發現,肥厚性心肌病變與MYBPC3和MYH7這兩個與心臟肌肉相關的基因突變有關。然而,並非所有攜帶這些基因變異的貓咪都會發病,這表示該疾病的遺傳模式並非絕對,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表現。換句話說,即使有基因突變,有些貓咪一生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而有些則可能在年輕時就發病。

貓咪肥厚性心肌病變的臨床症狀與併發症

無症狀的肥厚性心肌病變

許多罹患肥厚性心肌病變的貓咪在早期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臨床症狀,這使得疾病難以被及早發現。這類無症狀的貓咪通常在健康檢查時,才因聽診發現心雜音或心跳異常而進一步確診​。

充血性心衰竭

當心臟無法有效泵血時,可能導致肺水腫或胸腔積液,使貓咪出現呼吸急促、開口呼吸、活動力下降等症狀。

- Advertisement -

動脈血栓栓塞

肥厚性心肌病變的另一項嚴重併發症是血栓形成,血塊可能脫落並阻塞動脈,最常見的是阻塞後肢動脈,導致貓咪突發性的後肢癱瘓、劇烈疼痛、四肢末端冰冷​。

心律不整與猝死

肥厚性心肌病變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包括心房顫動或室性心律不整,部分貓咪可能因此猝死​。

貓咪肥厚性心肌病變的診斷方式

診斷肥厚性心肌病變需要透過多種檢查工具,以排除其他可能導致心臟肌肉變厚的原因,例如高血壓或甲狀腺機能亢進。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診斷方式:

  • 聽診:獸醫師使用聽診器檢查貓咪的心臟,有些罹病貓咪可能會出現心雜音或異常的心音。不過,並非所有患病貓咪都會有這些異常,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檢查。
  • 心臟超音波:這是確診肥厚性心肌病變最重要的工具,透過超音波可以清楚看到貓咪心臟的結構,確認左心室的肌肉是否異常增厚,並評估心臟的運作狀況。
  • 心電圖:用來偵測心律不整,也就是心臟跳動速度異常快、過慢,或是不規則的情況。
  • X光檢查:可以幫助觀察心臟是否腫大或肺部是否積水,但無法直接確診肥厚性心肌病變。
  • 血液檢查:透過檢測血液中的特定生物標記,可以評估心臟的負擔是否增加,幫助獸醫進一步判斷病情。
  • 基因檢測:對於像緬因貓、布偶貓這類較容易罹患HCM的品種,基因檢測可以評估貓咪的遺傳風險,但目前仍無法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或確保貓咪是否一定會發病。

貓咪肥厚性心肌病變的治療方式

目前肥厚性心肌病變尚無根治方法,治療的目標是控制症狀、減緩疾病進展及預防併發症。

藥物治療

  • β受體阻滯劑(Beta-blockers)(如:Atenolol):可降低心率,改善心臟舒張功能。
  •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如:Diltiazem):可幫助心臟放鬆,提高心臟血流灌注。
  • 抗血栓藥物(Antithrombotic Agents)(如:Clopidogrel):適用於有血栓風險的貓咪,以降低動脈血栓的發生率。
  • 利尿劑(Diuretics)(如:Furosemide):適用於出現肺水腫或胸腔積液的貓,以減少液體滯留,緩解呼吸困難​。

營養與生活管理

  • 低鈉飲食:可減少體液滯留,降低心臟負擔。
  • 環境控制:避免貓咪過度緊張與劇烈活動,以減少心臟負擔。
  • 定期健康檢查:建議罹病貓咪每3-6個月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以監測疾病進展​。

預後與生活品質

肥厚性心肌病變的預後因貓咪的病情嚴重程度而異:

- Advertisement -
  • 無症狀貓咪:部分可存活多年,甚至與健康貓壽命相當。
  • 輕度至中度肥厚性心肌病變:透過適當管理,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 嚴重肥厚性心肌病變(併發心衰竭或血栓):預後較差,部分貓咪可能在數月內惡化。

貓咪肥厚性心肌病變是常見且可能致命的心臟疾病,儘管目前無法根治,但透過早期診斷、適當的藥物管理及良好的生活環境,許多貓咪仍可維持高品質的生活。飼主應定期帶貓咪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高風險品種,以確保能及早發現並控制病情。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寵物健康醫療網google news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