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顧懷孕貓咪?貓咪懷孕週期與照護要點

貓咪約在5到6個月大時達到性成熟,能夠開始懷孕並繁殖下一代。貓咪的懷孕期約為兩個月,通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20天。了解貓咪的懷孕週期有助於確保母貓和小貓的健康!

貓咪什麼時候會懷孕?

貓咪大約在5到6個月大時開始進入發情期,這表示牠們已經達到性成熟,可以開始繁殖下一代。這時候貓咪就有可能懷孕,因此一般建議在貓咪約4個月大時進行絕育手術。絕育不僅可以防止懷孕,還可以減少貓咪打架和罹患賀爾蒙分泌相關疾病(如:乳腺瘤、子宮蓄膿、卵巢囊腫)的風險。

在台灣,根據《動物保護法》第22條第3項規定,特定寵物(指家犬、貓)飼主應為寵物進行絕育,或向動保處申報並提出繁殖管理說明後得以免除絕育,如有繁殖需求亦應申報。違反者將可依同法第27條第1項第8款規定,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因此,飼主應落實飼養責任,依照獸醫師的建議時間,為貓咪安排絕育手術。

如何判斷貓咪是否懷孕?

在前兩個孕期內,較難直接觀察到貓咪懷孕的跡象。大約在懷孕16至20天,母貓的乳頭會變得更加粉紅且明顯,母貓也可能會表現得比平時更溫順和友善。

飼主若觀察到這些跡象,建議帶母貓到獸醫處進行檢查,以確認是否懷孕,並向獸醫師學習照顧懷孕貓咪的專業建議和護理方式。獸醫可以透過觸診、超音波或X光檢查來確認懷孕狀況並估計預產期。這些檢查可以幫助飼主了解母貓的懷孕進展,確保母貓和小貓在懷孕期間得到最佳的照顧。

何時應就醫產檢?

建議在懷孕第五週前後帶貓咪至獸醫院進行產前檢查,確認胎兒數量、生命跡象,並藉由超音波測量頭圍估算預產期。定期產檢有助於及早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確保母貓和胎兒的安全。

貓咪的懷孕週期

貓咪的孕期約為兩個月(平均63-65天),可以區分為三個大約各20天的孕期階段。

第一階段

懷孕的前20天是貓咪懷孕的第一階段。在此階段,受精卵開始著床並逐漸發育成胚胎。這個階段的變化主要發生在體內的荷爾蒙和胚胎的著床發育,因此通常不太明顯,飼主可能無法察覺到明顯的懷孕跡象。

第二階段

在懷孕的中期(20-40天),貓咪的懷孕跡象變得較為明顯。此時,貓咪的乳頭會變得更加粉紅且明顯。母貓可能會變得比平時更友善和溫順,表現出更多的依賴性和溫和的行為。

這個階段是胚胎持續發育成長的重要時期,胚胎開始形成小貓的基本結構,包括四肢、器官和骨骼等。此時,母貓的身體也在適應胚胎的快速發育,並提供必要的營養與支持以促進胚胎的健康成長。飼主在此階段應該特別注意母貓的飲食和健康狀況,以確保貓咪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和照顧。

第三階段

在懷孕的最後20天(40-65天),貓咪的懷孕跡象變得非常明顯。母貓的腹部會顯著增大,乳腺也會膨脹,準備為小貓提供哺乳所需的營養。此時,母貓可能會頻繁地清潔腹部和尾巴下方,這是貓咪準備分娩的本能行為。

母貓還會開始尋找合適的生產地點,以便為即將到來的小貓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飼主可以幫助母貓準備一個安靜、乾燥、溫暖的地方,例如鋪有毛巾或毯子的箱子,讓貓咪能夠安心築巢。

在這個階段,小貓的骨骼開始鈣化,逐漸形成完整的身體結構。小貓的運動和踢動也可能變得更加明顯,飼主有時可以感受到小貓在母貓腹部的活動。

如何照顧懷孕的貓咪

飲食

懷孕的貓咪需要高熱量飲食以支持小貓的生長。應選擇標示為孕期或哺乳期專用的商業貓糧,或者標示為幼貓用的貓糧。這種飲食可以確保母貓獲得足夠的營養來支持自身和胎兒的健康發育。

飲食轉換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給予貓咪一段過渡期,讓牠們能夠逐漸適應新的飲食,以避免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應至少在懷孕第一個月前後開始轉換至這種高熱量飲食,並持續到斷奶。這樣可以確保母貓在整個懷孕和哺乳期間獲得最佳的營養支持。

疫苗接種

理想情況下,貓咪應在懷孕前接種疫苗,以防止傳染病導致的流產。接種疫苗可以幫助母貓建立免疫力,並通過哺乳將抗體傳給小貓,讓小貓在出生時也能具備一定的疾病保護力。

如果貓咪在未接種疫苗的情況下懷孕,建議等待至生產後再進行疫苗接種。這是因為懷孕動物接種活性疫苗,可能對胎兒造成危險。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獸醫仍可能會建議給予非活性疫苗疫苗(如:特定狂犬病疫苗),這種非活性疫苗對母貓和胎兒的風險較低。

在懷孕期間,可以與獸醫討論適當的疫苗接種計劃,以確保母貓和小貓的健康和安全。

驅蟲

一般而言,在懷孕期間不需停止驅蟲,但需選用安全的產品。定期進行驅蟲能有效預防外部寄生蟲感染,保護母貓和小貓的健康。

此外,可以將糞便樣本送至獸醫院檢查有無腸道寄生蟲,因為一些腸道寄生蟲會在懷孕和哺乳期間傳染給小貓。及早檢測和處理腸道寄生蟲有助於防止對母貓和小貓的生長發育造成負面影響。

貓咪懷孕期間的健康問題

貓咪基於動物的天性,可能會隱藏不舒服的表徵,因此飼主需密切觀察懷孕貓咪是否有任何微小的疾病跡象。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懷孕健康問題及處理建議:

  1. 食慾不振:如果貓咪不進食,可能是生病或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懷孕貓咪需要充足的營養攝取來支持自身和胎兒的健康,因此如果貓咪拒絕進食,應提高警覺並與獸醫師聯繫。
  2. 腹瀉或嘔吐:這些症狀可能因貓咪消化系統問題或寄生蟲感染所導致。持續的腹瀉或嘔吐可能導致脫水,對母貓和胎兒都可能造成負面影響,應立即就醫。
  3. 陰道分泌物:懷孕期間陰道分泌物(特別是出血)是不正常的,可能是流產或其他嚴重健康問題的跡象。若發現陰道出血或異常分泌物,應立即就醫檢查。
  4. 行為改變:如果貓咪出現異常的行為變化,如變得極度不安或嗜睡,也可能是健康問題的訊號。應觀察母貓的行為,並在有疑慮時諮詢獸醫。
  5. 呼吸困難:任何形式的呼吸困難都是緊急醫療情況,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為貓咪生產做準備

準備產房

在貓咪進入最後一個孕期時,應為母貓提供一個安靜、私密的生產區域。可以使用鋪有毛巾或舊衣物的紙箱作為產房,並確保放置在遠離風口的地方,以避免小貓著涼。

貓咪生產的預兆

大多數母貓會在生產前一天停止進食,並可能出現刮擦築巢地點和些微焦躁的表現。如果測量直腸溫度時發現溫度降至37.8攝氏度以下,則表示生產即將開始。生產的其他徵兆包括呼吸急促且用力、陰部分泌物及嚎叫。

分娩過程

當母貓開始出現明顯的用力跡象時,分娩過程便開始了。小貓通常會在5至30分鐘內出生。每隻小貓出生後,應會排出胎盤,胎盤的顏色通常為綠黑色。

生產過程可以分為三個產程:

  1. 第一產程(4-24小時): 呼吸急促、焦慮踱步、築巢行為,此階段暫時還不會有明顯腹部收縮。母貓可能會出現白色黏液狀的陰道分泌物,這是子宮頸放鬆的徵兆。
  2. 第二產程(2-72小時): 肉眼可見腹部開始用力,直到生完所有胎兒。每隻小貓的出生過程中,母貓會破除胎膜並咬斷臍帶。如果母貓未能及時處理,飼主應幫助破除胎膜並處理臍帶。
  3. 第三產程(2-72小時): 胎盤的排出。若胎盤未即時排出,不必過度擔心,胎盤通常伴隨產後的陰道分泌物中。

若母貓在分娩期間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聯絡獸醫:

  • 母貓開始有生產的動作,但超過12小時仍沒有胎兒生出,可能有難產的問題。
  • 等待下一胎出生的時間超過2小時。
  • 出現異常大量出血。
  • 看見胎膜超過15分鐘沒有動靜。
  • 配種後超過70天未生產。

所有小貓出生後,應確保牠們的身體乾燥,並清潔鼻子和嘴巴。如果不會打擾母貓和小貓,可更換產箱內的髒布,確保小貓的生活環境保持乾燥和溫暖。

常見問題

貓咪什麼時候會懷孕?

貓咪大約在5到6個月大時開始進入發情期,這表示牠們已經達到性成熟,可以開始繁殖下一代。建議在貓咪約4個月大時進行絕育手術,以防止懷孕並減少賀爾蒙分泌相關疾病的風險。

如何判斷貓咪是否懷孕?

在懷孕16至20天,母貓的乳頭會變得更加粉紅且明顯,母貓也可能會表現得比平時更溫順和友善。建議帶母貓到獸醫處進行檢查,以確認是否懷孕,並獲得專業的照顧建議。

如何照顧懷孕的貓咪?

懷孕的貓咪需要高熱量飲食,應選擇標示為孕期或哺乳期專用的商業貓糧,或者標示為幼貓用的貓糧。此外,應確保貓咪在懷孕期間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確認胎兒數量和健康狀況。

參考資料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