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是貓咪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當嘔吐物呈現黃色透明液體時,這種黃色液體多半是膽汁,可能與消化道功能、膽道系統異常,甚至其他內臟疾病有關。
雖然部分貓咪偶爾出現膽汁性嘔吐可能與空腹或毛球有關,並不一定代表嚴重疾病,但若嘔吐頻繁、持續發作,或伴隨精神不佳、食慾下降等變化,就不應僅以「吃太快」、「吐毛球」解釋,而應儘早就醫,由獸醫師進行詳細檢查。
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貓咪膽汁性嘔吐的可能原因、臨床判斷方式與治療選擇,幫助飼主判斷何時該就醫,並掌握日常照護與預防重點,守護毛孩的腸胃與整體健康。
文章目錄
為什麼貓咪會吐出黃色液體?
貓咪嘔吐出黃色液體,通常代表吐出的內容物中含有膽汁。膽汁是由肝臟分泌並經由膽囊儲存後排入小腸的消化液,正常情況下應該停留在腸道中協助脂肪吸收。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長時間未進食、胃腸蠕動異常或腸道逆流,膽汁可能從小腸逆流進入胃部,刺激胃黏膜後引發嘔吐。由於膽汁本身呈黃色或黃綠色,因此嘔吐物也會呈現相似的顏色。
貓咪吐黃水的情形在空腹時間過長時較常發生,例如清晨或延遲餵食後發生,臨床上稱為空腹性膽汁嘔吐症候群,屬於功能性胃腸道反應。所謂功能性反應,是指沒有明顯器官結構異常,卻因消化系統調控短暫失衡而出現的症狀。此類嘔吐若偶爾發生且不伴隨其他異常表現,多半無須過度擔憂。但若出現頻率增加、活動力下降、食慾改變或體重減輕,則應進一步檢查是否存在潛在疾病。
貓咪吐膽汁的5個常見原因與改善方式
空腹性膽汁嘔吐症候群
當貓咪長時間未進食,胃部處於空腹狀態,膽汁因缺乏食物中和,較容易逆流刺激胃壁,導致嘔吐。這類嘔吐多半發生在清晨或餵食前,吐出的液體通常為透明偏黃色。改善方式包括縮短餐與餐之間的間隔、增加餵食次數,例如在夜間加餵少量餐點,有助減少胃酸與膽汁累積。
突然轉換飲食
貓咪對食物變化較為敏感,若突然更換食物種類(例如從乾飼料改為濕食)、品牌或蛋白質來源,就有可能導致腸胃適應不良,引起短暫的消化道不適與膽汁性嘔吐。建議任何食物轉換時應採漸進式轉換(建議抓一週的轉換時間),就能有效降低腸胃反應的風險。
毛球症
貓咪在日常清潔舔毛的時候可能會吞入大量毛髮,雖然大部分毛髮會隨糞便排出,但如果部分毛髮滯留在胃中,就可能形成毛球,刺激胃部導致嘔吐。若發生頻繁,應考慮補充化毛配方飼料或使用化毛膏協助排除毛球。
腸胃炎或寄生蟲感染
腸胃道受到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時,可能導致腸黏膜發炎,進而引起反覆嘔吐。尤其戶外活動頻繁、未定期驅蟲的貓咪,罹患腸道寄生蟲的機率更高。這類感染在臨床上常見症狀包括嘔吐、下痢、食慾改變與消瘦,建議可以到獸醫院做糞便檢查以確認感染情形,並給予適當驅蟲藥物。
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
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貓咪常見的慢性腸道疾病之一,屬於免疫相關的腸道發炎反應。主要症狀包括反覆嘔吐、間歇性腹瀉、體重減輕與食慾波動,有時也會出現膽汁性嘔吐。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可能需長期使用抗發炎藥物、免疫調節劑及特殊處方飼料。
少見但可能導致貓咪吐黃水的其他疾病
除了常見的消化道功能問題外,有些器官性疾病雖然發生率較低,但同樣可能造成貓咪出現膽汁性嘔吐,需提高警覺,避免延誤診斷與治療時機。
肝膽疾病
貓咪的膽道系統構造特殊,膽總管與胰管在進入十二指腸前合併為一,因此當膽道出現病變時,常伴隨胰臟與腸道的交互影響。
臨床上常見的肝膽問題包括膽管炎、膽泥症、膽囊炎與膽石症,這些疾病會導致膽汁排出受阻,膽汁因此逆流刺激胃部,引發嘔吐。
急性胰臟炎
胰臟炎在貓咪中雖不如狗常見,但發病時症狀明顯且變化快速,常見表現包括嘔吐、腹痛、精神沉鬱與食慾下降。部分病例也會出現膽汁性嘔吐,這可能與胰管阻塞導致膽汁逆流有關。診斷上可結合腹部超音波與胰臟特異性酵素(fPLI)檢測以提高準確性。
(延伸閱讀:貓咪胰臟炎常見症狀:如何有效治療貓咪胰臟炎?)
腸阻塞
若貓咪誤食異物、腸道出現腫瘤或發生腸套疊等情況,就可能導致腸阻塞,讓食物與膽汁無法順利通過,導致反覆嘔吐、脫水、腹脹甚至休克等症狀。
感染性疾病
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能造成肝膽系統的異常,引發膽汁性嘔吐。舉例來說,貓傳染性腹膜炎(FIP)為冠狀病毒變異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可能侵犯肝臟、膽道甚至胰臟,導致膽紅素升高與持續性嘔吐。另外,細菌性膽管炎則可能因腸道細菌逆行感染膽道,引發發炎與阻塞。這類疾病診斷難度較高,需綜合影像學、血液檢查與必要時的膽汁細菌培養加以確認。
如何初步判斷貓咪嘔吐膽汁的原因?
當貓咪出現持續或反覆吐出黃色液體的情況時,代表可能不只是單純的生理性反應,而與腸胃或肝膽系統異常有關。為了找出真正病因,應儘早就醫,由獸醫師依下列步驟進行完整評估:
1. 詳細病史詢問
病史是判斷病因的重要基礎,獸醫師會針對以下幾點進行了解:
- 嘔吐發生的時間與頻率
- 是否與進食時間有關(如:清晨、飯後)
- 最近是否出現食慾下降或體重減輕
- 嘔吐物內容(是否含有食物、毛髮、異物、膽汁)
- 是否有腹痛反應或黃疸
- 是否有可能誤食異物、毒物或使用不當藥物的情形
這些資訊有助於初步判斷是屬於功能性問題,還是器官性疾病所導致。
2. 理學檢查
透過觸診、視診與聽診,獸醫師會進一步觀察下列臨床表徵:
- 是否有脫水跡象(如:皮膚彈性降低、口腔乾燥)
- 是否出現黃疸現象
- 腹部是否有膨脹、壓痛反應或腸蠕動音減弱
- 肝臟或腸道是否有異常腫塊或緊繃感
這些檢查可初步釐清腸胃、肝膽或胰臟是否可能出現病變。
3. 實驗室檢查
為了評估肝功能與感染狀況,常見的血液與糞便檢查包括:
- 血液生化檢查:
- ALT、ALP(肝酵素)
- 總膽紅素(bilirubin)
- 白蛋白(albumin)
- 全血球計數(CBC):判斷有無貧血或白血球上升(發炎或感染指標)
- 糞便檢查:是否有寄生蟲感染的證據
上述數據能協助確認是否涉及肝膽疾病、發炎反應或寄生蟲相關問題。
4.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是評估腸胃與肝膽胰系統的重要工具,常使用方式包括:
- 腹部超音波:可評估肝臟結構、膽囊大小、膽管是否擴張、有無膽泥或膽石、胰臟是否腫脹,亦可觀察腸道是否有阻塞、腫瘤或腸套疊現象。
- 腹部X光:協助確認是否有異物滯留、胃腸道阻塞或腹腔內其他異常變化。
若在超音波中發現膽總管擴張超過正常範圍(一般上限約4 mm),需高度懷疑膽道阻塞。
5. 超音波導引膽囊穿刺
當懷疑貓咪罹患細菌性膽管炎或膽囊炎時,獸醫師可能會透過超音波導引進行膽囊穿刺,抽取膽汁進行:
- 細菌培養:確認是否有細菌感染
- 細胞學分析:評估膽汁中的發炎細胞或異常細胞型態
然而,此操作具有一定風險,若膽道已有完全阻塞或膽囊壁薄弱,穿刺可能導致膽汁外漏,引發腹膜炎,因此需由經驗豐富的獸醫師根據影像評估後謹慎決定是否執行。
貓咪嘔吐膽汁的治療選擇與照護建議
貓咪出現膽汁性嘔吐的治療方式,須根據實際病因進行調整。治療目標包括解除病因、穩定生理機能、減少不適症狀以及預防併發症。以下為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向與照護建議:
輕微症狀與功能性胃腸問題
若經檢查後排除器官性病變,評估為空腹性膽汁嘔吐症候群,通常屬於消化道的功能性反應。此時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管理:
- 調整餵食方式:避免長時間空腹,建議增加餵食次數或於夜間加餵少量宵夜。
- 選用高消化性處方飼料:提供腸胃較易吸收、低刺激性的飲食,有助改善胃酸與膽汁刺激。
- 避免突發換食或高脂肪食物:減少腸胃道的消化壓力,降低嘔吐發生機率。
感染性或發炎性疾病
若診斷為膽管炎、膽囊炎或腸胃道細菌感染,治療通常包含:
- 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需進行完整療程的抗生素治療,通常至少使用數週。若獸醫有進一步抽取膽汁或組織樣本,會進行細菌培養與藥物敏感性測試,根據檢驗結果調整最適合的抗生素,確保治療有效。
- 保肝與輔助營養補充:在肝膽相關疾病中,常會搭配使用維生素K1來幫助維持正常的凝血功能,預防出血問題。此外,也可能使用熊去氧膽酸(UDCA)這類促進膽汁排出的藥物,有助減少膽道發炎與改善膽汁流動。
- 定期追蹤肝功能:治療期間,獸醫會安排定期抽血檢查肝指數(如ALT、ALP與膽紅素),以觀察治療是否有效、病情是否好轉,並及早發現可能的併發症。
肝膽阻塞或腫瘤病變
若在超音波或X光等影像檢查中發現膽管明顯擴張(例如膽總管直徑超過5毫米),就需要懷疑貓咪可能有膽道阻塞或腫瘤病變。這類情況可能會影響膽汁正常排出,進一步引發嚴重嘔吐、黃疸或肝功能異常。
治療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幾種:
- 進一步檢查與評估是否需手術:當阻塞情形嚴重,或合併出現膽石、膽泥、膽囊發炎或腫瘤時,可能需要透過手術來處理,例如膽管減壓、膽囊切除或腫瘤切除,以恢復膽汁流通並解除病灶。
- 術後支持與發炎控制:手術後需搭配抗生素控制感染、止痛藥舒緩不適,並透過靜脈點滴補充水分與營養,幫助身體恢復。視個別情況,也可能需要持續追蹤肝指數與膽紅素變化,確保術後恢復順利。
支持性療法與日常照護
不論造成貓咪吐膽汁的原因是什麼,支持性治療在穩定身體狀況、促進康復過程中都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這類治療主要針對症狀本身進行緩解,同時維持基本的生理平衡。常見的支持性措施包括:
- 靜脈輸液與電解質補充:當貓咪因嘔吐導致脫水或出現電解質失衡時,需透過點滴補液維持身體水分與礦物質平衡,穩定循環與代謝功能。
- 止吐藥物使用:臨床上常使用的止吐藥如maropitant,可有效減輕噁心與嘔吐,提升食慾與生活品質。
- 特殊處方飼料:針對有肝膽或腸胃問題的貓咪,可選擇低脂肪、易消化、具肝膽支持效果的處方飼料,有助減輕消化系統負擔並穩定病情。
- 定期追蹤血液生化指數:透過抽血檢測,如ALT、ALP、總膽紅素與白蛋白等肝功能相關數值,能觀察病情變化與治療效果,並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若貓咪出現頻繁嘔吐、精神食慾差、體重減輕或出現黃疸等症狀,建議儘速帶至獸醫院檢查。透過詳細的診斷與對應治療,不僅可改善症狀,更能提早發現並處理潛藏的重大健康風險,確保毛孩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常見問題
貓咪偶爾吐黃水但精神正常,還需要看醫生嗎?
偶發性的膽汁性嘔吐(如:清晨一次)且無其他異常行為,可能與空腹或輕微腸胃不適有關,可先觀察並調整餵食時間。若一週出現多次、伴隨食慾改變或精神不振,則建議儘早就醫排除潛在疾病。
貓咪吃太快也會吐黃水嗎?
有些貓咪進食速度過快,會導致吞入過多空氣與食物刺激胃部,雖然初期嘔吐內容可能為食物,但也有機會進一步刺激膽汁逆流,吐出黃色液體。可透過慢食碗或分餐方式改善。
嘔吐與毛球症怎麼分辨?
毛球症嘔吐通常會看到毛團,或貓咪出現乾嘔、舔毛頻繁、便秘等情況;膽汁性嘔吐則多為透明偏黃液體,常在空腹或清晨發生。若不確定,建議配合獸醫進行檢查。
貓咪嘔吐可以只靠飲食改善嗎?
若屬功能性問題(如:空腹性嘔吐),調整餵食方式與選用易消化飼料可明顯改善。但若涉及感染、發炎、阻塞或器官疾病,仍需配合藥物與其他專業治療,單靠飲食無法根本解決。
參考資料
- Barrs, V. R., Beatty, J. A., & Church, D. B. (2002). Feline cholangitis: A necropsy study of 44 cats.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4(3), 129–138. https://doi.org/10.1053/jfms.2002.0205
- Cook, A. K., Breitschwerdt, E. B., Levine, J. F., Bissett, S. A., Blagburn, B. L., & Nordone, S. K. (2017). Investigation of feline extrahepatic biliary tract obstruction: 28 cases (1987–199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nimal Hospital Association, 53(4), 189–196. https://doi.org/10.5326/JAAHA-MS-6290
- Formaggini, L., Halfacree, Z., & Lipscomb, V. J. (2017). Clinical findings and outcome after cholecystocentesis in 31 cats with suspected hepatobiliary disease.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19(4), 417–423. https://doi.org/10.1177/1098612X177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