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動物感染疾病學會(ISCAID)發布最新狗狗膿皮症抗菌藥物治療指引

寵物年齡計算機

寵物年齡計算機

膿皮症(Pyoderma)是一種狗狗常見的皮膚細菌感染疾病,通常是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感染所引起。狗狗若罹患膿皮症常會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但若用藥不當,容易導致抗藥性問題。

2025年,國際小動物感染疾病學會(ISCAID)發佈最新版的狗狗膿皮症抗菌治療指引,強調正確診斷與合理用藥對提升治癒率與防範抗藥菌的重要性。

狗狗膿皮症的三大分類

臨床上,狗狗膿皮症可依據皮膚組織感染的深度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表面性膿皮症」、「淺層性膿皮症」與「深層性膿皮症」。

表面性膿皮症

表面性膿皮症僅影響角質層與表皮表面,主要屬於非侵入性感染。常見於下列情況:

  • 熱斑(Pyotraumatic Dermatitis):因搔抓、舔咬等行為引發的急性濕性皮膚炎。
  • 皮膚皺摺炎(Intertrigo):常發生於皺摺密集區域(如:臉部、腋下、尾根),由於濕熱環境易導致細菌繁殖。
  • 細菌過度增生症候群(Bacterial Overgrowth Syndrome):皮膚表層細菌異常繁殖所致,雖無明顯發炎但會產生氣味與皮膚損傷。

臨床上,這類感染會呈現紅斑、滲出液、搔癢、皮膚潮濕、有異味等表現,通常不會產生膿疱或深層組織損傷。

- Advertisement -

淺層性膿皮症

這是最常見的膿皮症類型,感染範圍深入毛囊與表皮下層,但尚未波及真皮與皮下組織。常見形式包括:

  • 表淺性毛囊炎(Superficial Bacterial Folliculitis):是狗狗最常見的膿皮症表現,典型症狀為膿疱、紅斑與脫毛。
  • 小膿疱(Impetigo):常見於幼犬腹部,病灶為小而表淺的膿疱,可能自行破裂結痂。
  • 黏膜皮膚膿皮症(Mucocutaneous Pyoderma):影響口鼻或眼周的皮膚黏膜交界處,會出現紅腫、結痂或色素沉著。

病灶多呈現圓形脫毛區,伴隨膿疱、表皮環狀痂皮與皮屑等病變。

深層性膿皮症

深層膿皮症涉及真皮甚至皮下組織,病情嚴重且可能導致系統性影響。常見情況包括:

  • 毛囊破裂導致膿瘍或膿瘻管形成
  • 趾間結節
  • 下巴痤瘡
  • 舔抓引發的慢性皮膚潰爛
  • 壓力點膿皮症

這類膿皮症的臨床表現包括潰瘍、瘻管、血性或膿性分泌物、結痂與皮膚腫脹,常伴隨疼痛、局部發熱或淋巴結腫大,處置不當可能進一步導致敗血症等併發症。

分類類型常見病症與名稱臨床表現感染深度
表面性膿皮症熱斑、皮膚皺摺炎、細菌過度增生症候群紅腫、搔癢、皮膚潮濕、有異味表皮角質層
淺層性膿皮症表淺性毛囊炎、小膿疱、黏膜皮膚膿皮症膿疱、環狀結痂、脫毛、紅斑表皮與毛囊
深層性膿皮症毛囊破裂膿瘍、趾間結節、下巴痤瘡、舔咬性潰瘍等潰瘍、瘻管、膿性分泌物、出血結痂、腫脹與疼痛真皮至皮下
狗狗膿皮症分類整理表(整理:寵物健康醫療網)

狗狗膿皮症診斷流程

膿皮症是犬隻常見的皮膚問題,但由於其背後往往潛藏其他疾病,單純使用抗生素可能僅治標不治本。根據2025年國際小動物感染疾病學會(ISCAID)最新臨床指引,對於懷疑膿皮症的個案,應遵循「三步驟診斷流程」,以確保治療方向正確、選藥合理,並有效預防復發與抗藥性風險。(延伸閱讀:人寵共居恐增加抗藥性細菌傳播!如何預防寵物抗藥性菌株?

- Advertisement -

第一步:完整的皮膚檢查

初步診斷的關鍵在於視診與觸診。獸醫師應仔細觀察全身皮膚,評估病灶的位置、範圍與病變型態(如:紅斑、膿疱、結痂、潰瘍等),藉此判斷感染的深度,並區分為表面性、淺層性或深層性膿皮症。

此步驟有助於建立初步診斷方向,並作為後續檢查與治療的依據。例如,局限於皺摺處的紅腫滲液多屬表面性感染,而深層膿瘍或滲膿瘻管則提示深層性感染的可能性。

第二步:皮膚細胞學檢查

每一個疑似病例都應進行細胞學檢查,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觀察是否有中性球吞噬細菌、細菌流跡(nuclear streaming)或大量細菌存在。

第三步:找出潛在原發病因

膿皮症屬於一種「繼發性疾病」,多半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皮膚免疫失衡所導致。因此,找出並處理背後的原發原因,才是治療的根本之道。

常見潛在病因包括:

- Advertisement -
  • 皮膚外傷:如摩擦、抓傷、慢性壓力引起的皮膚破損。
  • 寄生蟲感染:如跳蚤、疥癬蟲等造成搔癢與二次感染。
  • 過敏性皮膚病:包含環境性過敏、食物過敏等。
  • 賀爾蒙異常:如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甲狀腺低下等影響皮膚屏障功能。

根據病史與臨床表現,獸醫師會選擇進一步進行皮膚鏡檢查、賀爾蒙檢測、食物排除試驗或過敏原測試等,以釐清病因。唯有針對病因處理,才能真正降低膿皮症復發機率。

各類型膿皮症的治療建議

表面性膿皮症:首選局部治療

對於表面性膿皮症,治療方式以局部抗菌處理為主。常用的抗菌成分為氯己定(Chlorhexidine),建議濃度為2%至4%,可藉由噴劑、洗劑或濕敷的方式直接應用於病灶處。大多數病例在連續施用7至14天後可見明顯改善。

若病灶處伴隨強烈的發炎反應或搔癢症狀,獸醫師可能會建議短期使用口服抗發炎藥物或止癢藥物以協助控制不適。此外,針對那些結構上容易復發的部位,如皮膚皺摺處,也可考慮定期使用抗菌洗劑作為長期保養手段,以減少日後感染的機會。

淺層性膿皮症:局部為主,必要時加上全身性治療

在淺層性膿皮症方面,局部抗菌療法依然是初始治療的首選。多數狗狗在使用局部抗菌產品兩週內便可出現病灶改善。

然而,若在連續兩週治療後仍無顯著進展,或是因狗狗的行為問題、飼主操作困難導致局部治療無法落實,則需考慮使用系統性抗生素作為替代。根據指引,首選全身性治療藥物包括clindamycin、cefalexin與amoxicillin-clavulanate。為避免誤用抗生素,治療前建議進行細菌培養與藥敏性測試(BC/AST),以確認藥物效力並排除抗藥菌株的可能性。系統性療法初始建議療程為兩週,並應安排於療程結束前進行複診,以確認是否需要延長治療時間或調整用藥。

深層性膿皮症:必須使用系統性抗生素

對於深層性膿皮症,則必須立即啟動全身性抗生素治療,因為此類感染常伴隨潰瘍、瘻管、膿性分泌物,甚至可能發展成全身性感染。建議初始系統療程至少為三週,並於每兩週安排一次複診,以評估療效與病灶改善狀況。

一旦狗狗疼痛症狀緩解後,應同步加上局部抗菌療法,以幫助清除膿痂、減少表層細菌量並促進皮膚癒合。療程應持續至臨床症狀完全緩解,且細胞學檢查結果不再顯示感染存在時,才建議考慮停藥。對於原發病因無法完全控制的個案,局部抗菌劑可作為後續預防性處理的一部分,以降低未來復發的風險。

藥物名稱建議劑量
Amoxicillin-clavulanate acid12.5 mg/kg 口服,每12小時一次
Cefalexin、Cefadroxil22–25 mg/kg 口服,每12小時一次
Clindamycin11 mg/kg 口服,每12小時一次
Lincomycin22 mg/kg 口服,每12小時一次
狗狗膿皮症的「第一線」抗菌藥物建議(整理:寵物健康醫療網)
藥物名稱建議劑量
Cefovecin8 mg/kg 皮下注射,單次施打
Cefpodoxime proxetil5–10 mg/kg 口服,每24小時一次
Enrofloxacin10–20 mg/kg 口服,每24小時一次
Marbofloxacin2.75–5.5 mg/kg 口服,每24小時一次
Orbifloxacin7.5 mg/kg 口服,每24小時一次
Pradofloxacin3–6 mg/kg 口服,每24小時一次
Levofloxacin25 mg/kg 口服,每24小時一次
Doxycycline5 mg/kg 每12小時一次,或10 mg/kg 每24小時
Minocycline5 mg/kg 口服,每12小時一次
Trimethoprim-sulfonamides(TMP-SDZ或SMZ)15 mg/kg 每12小時 或 30 mg/kg 每24小時
Ormetoprim-sulfadimethoxine首日55 mg/kg,之後每日27.5 mg/kg
狗狗膿皮症的「第二線」抗菌藥物建議(整理:寵物健康醫療網)

如何預防狗狗膿皮症復發?

膿皮症雖然常見,但若頻繁復發,往往代表背後仍有潛在問題未被妥善處理,重複使用抗生素只能暫時控制症狀,唯有針對原發性病因進行全面評估與介入,才是預防復發的根本之道。

針對反覆發作的個案,應重新檢視是否存在尚未確診或控制不佳的潛在疾病。最常見的包括過敏性皮膚病(如:環境性過敏、食物過敏)、賀爾蒙失調(如:庫欣氏症候群、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慢性寄生蟲感染等。當這些原發疾病未被妥善處理時,皮膚的屏障功能將持續受損,使得細菌容易反覆感染,即便暫時使用抗生素控制症狀,亦難以長期緩解。

在日常管理方面,定期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洗劑也是預防膿皮症再發的重要輔助方式。根據研究,含2%至4%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洗劑具良好的殺菌效果,能有效降低皮膚表面細菌密度。建議每週使用1至2次,尤其針對體質容易感染或曾有感染史的犬隻,可作為長期皮膚保養的一環。搭配洗後吹乾、避免皮膚潮濕積水,可進一步提升預防效果。

此外,對於容易在皮膚皺摺處(如:臉部、腋下、尾根或生殖部位)反覆發炎的狗狗,建議飼主與獸醫師討論是否有可能透過體重控制來減輕皺摺壓迫與摩擦,有些嚴重個案甚至需考慮進行外科手術以調整皮膚構造。這類手術不僅可改善局部通風,也有助於清潔與照護,從源頭降低細菌滋生的機會。

預防膿皮症的重點不在於一再使用抗生素,而是建立「整體性皮膚健康管理策略」,包含原發病的診治、規律的局部護理、生活環境改善與飼主教育。唯有從根源出發,才能真正降低復發風險,為狗狗帶來長期穩定的皮膚健康。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