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美國內科醫學會(ACVIM)的專家小組針對「犬隻尿失禁」問題提出了最新的診斷與治療共識,並發表在《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上。本篇文章整理目前關於狗狗尿失禁的診斷與治療選擇,供飼主參考。

狗狗尿失禁簡介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屬於排尿障礙的一種,症狀為尿液被動、不自主地滲漏。雖然尿失禁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性別和品種的狗狗身上,但根據統計顯示,相較於雄性狗狗,絕育後的雌性狗狗較容易出現尿失禁問題。

排尿反射

正常的排尿反應涉及神經及肌肉系統協同作用,副交感神經負責傳遞排尿的訊號,引發尿道括約肌(smooth muscle sphincter)放鬆與膀胱逼尿肌(detrusor muscle)收縮,使得膀胱內壓力高於尿道,促使尿液排出體外。反之,交感神經系統則在非排尿期間維持逼尿肌放鬆,並使尿道括約肌收縮,阻止尿液流出。

尿失禁分類

狗狗尿失禁可以區分為「儲尿障礙(disorders of storage)」與「排尿障礙(disorders of voiding)」兩大類,兩類的差異如下:

儲尿障礙(disorders of storage)

類型原因
非神經性膀胱纖維化
膀胱發育不全
膀胱逼尿肌不穩定
異位輸尿管(EU)
瘻管
泌尿生殖系統畸形
膀胱位置異常 (pelvic bladder)
尿道短小或擴張
尿道括約肌機制不全(USMI)
尿道感染
膀胱尿道憩室
神經性自主神經失調
骶尾神經損傷 / 疾病椎間盤突出
缺血性脊髓病變
脊髓炎
腫瘤
骶尾發育不全
脊柱破裂伴隨馬尾綜合症
創傷
馬尾神經損傷 / 疾病急性椎間盤突出
退行性腰骶椎狹窄
椎間盤發炎伴隨膿腫、病理性骨折 / 脫位
腫瘤
神經炎
馬尾綜合症
創傷

儲尿障礙的特徵是在排尿後殘餘尿量正常的情況下出現尿失禁現象。「尿道括約肌機制不全」是狗狗最常見的功能性儲尿障礙,常與雌性狗狗絕育後體內激素變化有關。此外,膀胱逼尿肌不穩定則可能與尿道感染或高齡存在關聯性。

儲尿功能受損的機械性原因則通常與先天性缺陷、手術或其他形式的創傷有關,如:異位輸尿管、尿道短小。

排尿障礙(disorders of voiding)

類型原因
非神經性功能性(Functional)無張力膀胱 (atonic bladder)
膀胱纖維化
特發性功能性出口阻塞
機械性(Mechanical)人工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或過量尿道填充劑
膀胱扭轉
血栓或蛋白質阻塞
尾部腹部、骨盆或會陰病變導致壁外壓迫
膀胱向尾部滑動伴隨尿道彎曲
殘留物碎屑、異物
腫瘤
非感染性發炎性疾病(增生性尿道炎、纖維上皮性息肉)
非腫瘤性前列腺疾病(鱗狀細胞增生、前列腺炎、膿腫、囊腫)
會陰疝氣伴有膀胱後屈
包莖
創傷
尿道狹窄
尿石症(膀胱結石、尿道結石)
膀胱尿道憩室
神經性受傷位於脊椎S1位置以上癱瘓相關退行性脊髓疾病
硬膜外膿瘍
椎間盤突出
缺血性脊髓病
脊髓炎
腫瘤
創傷
輕微的骨盆肢體障礙相關蜘蛛膜憩室
背部囊性疾病(如:滑膜囊腫)
背部或中央實質疾病(如:脊髓內外側腫瘤、脊髓空洞症)
經歷嚴重急性脊髓損傷後恢復行走能力
骶尾脊髓或神經根部損傷退行性腰骶椎狹窄
雖最初為儲尿失敗,隨著時間推移,內尿道括約肌的張力可能導致排尿失敗缺血性脊髓病/纖維軟骨栓塞
尾部拉傷(貓)

排尿障礙導致的尿失禁特徵為排尿後存在較多的餘尿量。當膀胱無法有效收縮,或尿道無法有效放鬆時,就可能出現功能性排尿障礙。機械性排尿障礙則由於尿道內部異物阻塞,或外部結構對尿道造成壓迫而導致。

尿失禁診斷

在診斷尿失禁時,首先需要確定狗狗排尿是有意識的行為還是無法控制,並且觀察尿失禁發生的時間(如:休息時、玩耍時),紀錄尿失禁發生時間、尿流狀況、排尿持續時間以及排尿後是否有不自主尿液洩漏有助於獸醫辨別排尿模式。

排尿後殘餘尿量檢查(PVRV)

測量排尿後的殘餘尿量有助於鑑別排尿功能是否正常,醫師會透過超音波檢查膀胱中的餘尿量。

尿液分析與細菌培養

尿液分析與細菌培養有助於鑑別因感染、結石或其他原因所導致的尿失禁。

尿液動力學檢驗

透過尿液動力學檢驗可以評估狗狗膀胱的儲尿功能以及排尿過程是否出現異常,有助於確定尿失禁的類型。

影像檢查

透過超音波、X光或斷層掃描,有助於獸醫師判斷狗狗是否存在尿道結構異常、尿道阻塞或是其他腫瘤疾病。

內視鏡檢查

透過內視鏡,獸醫師可以直接觀察尿道與膀胱內部是否存在異常,有助於鑑別結石、腫瘤或其他原因所導致的尿失禁。

不同類型尿失禁症狀差異

患有尿道括約肌機制不全(USMI)的狗狗,容易在躺下休息時出現尿失禁,這是由於膀胱內壓力升高,超過了尿道括約肌的控制力。

罹患異位輸尿管(EU)的狗狗通常在幼犬時期就會出現尿失禁症狀,且無論休息時還是活動期間都可能出現漏尿。膀胱逼尿肌不穩定的症狀則包括排尿頻率增加,以及排尿後持續滴尿。

排尿時出現尿流間斷可能與特發性功能性出口阻塞(FOO)有關,而尿流微弱甚至完全阻塞則可能與機械性出口阻塞(MOO)有關。雄性狗狗的排尿阻塞亦可能與包皮異常有關。

尿失禁治療

儲尿障礙治療

> 尿道括約肌機制不全(USMI)

2024年美國內科醫學會發表的共識指南中,針對診斷為尿道括約肌機制不全(USMI)的雌性狗狗,建議使用甲型受體作用劑(α-agonist),如:phenylpropanolamine,或是雌激素藥物(estrogen compounds),如:diethylstilbestrol、estriol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甲型受體作用劑(α-agonist)透過直接刺激尿道括約肌的腎上腺素受體來增強其功能,而雌激素藥物在與尿道括約肌上的雌激素受體結合後,則可以增加對正腎上腺素及α腎上素的反應。

使用甲型受體作用劑治療期間,應定期測量血壓,以避免潛在的高血壓副作用發生。使用雌激素治療時,則需要留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乳腺、外陰腫脹。

針對診斷為尿道括約肌機制不全的雄性狗狗,首選的治療方法同樣是使用甲型受體作用劑(α-agonist),若對該藥品反應不佳,可使用睪固酮作為替代治療選擇,包括:口服methyltestosterone或注射testosterone cypionate。

對藥物反應不佳尿道括約肌機制不全的狗狗,可能需要採用外科方法治療。其中一種方法是通過膀胱鏡檢查,在尿道黏膜下注射尿道填充劑。超過80%狗狗在進行尿道填充劑治療後,尿失禁症狀能夠獲得改善。然而,部分狗狗可能在1年內出現症狀復發問題。

另一種選擇是手術安裝人工尿道括約肌,適用於對藥物治療無效和患有解剖異常(如:異位輸尿管)但經過尿道重新定位仍持續尿失禁的狗狗。

> 異位輸尿管(EU)

針對診斷為異位輸尿管的狗狗,首選的治療方式為透過膀胱鏡進行異位輸尿管消融術。對於那些同時患有尿道括約肌機制不全(USMI)的狗狗,透過注射尿道填充劑或在消融手術後植入人工尿道括約肌,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治療後症狀改善持續時間。

> 膀胱逼尿肌不穩定(Detrusor instability)

因膀胱逼尿肌不穩定導致尿失禁的狗狗可以使用抗膽鹼藥物(如:oxybutynin)進行治療。抗膽鹼藥物能夠與膀胱逼尿肌上的毒蕈鹼受體結合,阻斷膀胱逼尿肌的收縮作用。使用抗膽鹼藥物治療時,應留意口乾、便秘等常見副作用。

排尿障礙治療

> 特發性功能性出口阻塞(FOO)

特發性功能性出口阻塞可能由胸腰椎脊髓功能障礙或其他神經性疾病所引起,在雄性狗狗中較為常見。症狀包括急迫性尿意、排尿困難、排尿後餘尿量多和溢流性尿失禁等。透過膀胱尿道造影以及膀胱鏡檢查,能夠幫助排除排除尿道結石、腫瘤等機械性阻塞,而間歇性尿道導尿則有助於促進尿液排出,減輕症狀。

藥物治療方面可以給予甲型受體拮抗劑(α-antagonist),如:prazosin、tamsulosin、phenozybenzamine。這類藥物能夠作用於前列腺、尿道和膀胱基部的平滑肌,幫助平滑肌放鬆,改善尿流。某些況下可能需要並用骨骼肌鬆弛劑(skeletal muscle relaxant)治療,如:diazepam、lorazepam、alprazolam、acepromazine、dantrolene sodium。使用骨骼肌鬆弛劑時可能會出現嗜睡、步態不穩和肌肉張力下降等副作用。

> 機械性排尿障礙(MOO)

機械性出口阻塞應被視為緊急醫療情況,建議使用膀胱鏡進行治療,以減少併發症和後續尿道狹窄的風險。狗狗常見導致機械性阻塞的原因包括:尿路結石、膀胱或尿道腫瘤、增生性尿道炎、尿道狹窄、尿道異物、尿道血塊和前列腺疾病等。

除了需要立即處理以排除阻塞外,也應進行血液檢查,評估狗狗是否出現氮血症、高血鉀、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阻塞問題解除後,仍應觀察狗狗的尿流、餘尿量、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是否出現異常。

性腺切除術

美國內科醫學會建議針對有尿失禁風險的品種或已經有尿失禁的尚未發育成熟的雌性狗狗,卵巢子宮切除術或卵巢切除術應在狗狗第一次發情後進行。對於患有排尿障礙的未絕育雄性狗狗,也建議進行絕育手術,這有助於縮小前列腺大小,並預防因雄性激素過多引起的相關疾病。

治療狗狗尿失禁的過程中,即時和準確的診斷需仰賴飼主與獸醫師的共同合作,了解病史、觀察症狀與治療後成效,以擬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