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蚊蟲叮咬不僅是人類的煩惱,對貓咪來說更是潛在的致命威脅。近期,隨著網路社群對寵物驅蟲藥物的討論熱度增加,不少飼主對驅蟲藥物的認識不足,擔心使用後可能引發神經中毒甚至死亡,因此選擇不定期投藥,這大大增加了貓咪感染心絲蟲的風險。
目前市面上的驅蟲藥物已經發展超過十年,主要以巨環內酯類藥物為主,這類藥物能有效阻止心絲蟲幼蟲從第三期至第五期的發育,進而避免成蟲對貓咪造成的嚴重傷害。台灣貓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浚岳獸醫師提醒飼主,雖然極少數基因有缺陷的貓咪可能在使用這類藥物時出現神經中毒的情況,但這類基因變異的比例極低。帶有基因缺陷的貓咪對於抗生素、黴菌藥物或腫瘤藥物也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因此飼主應在使用任何藥物前與獸醫師充分溝通。
貓咪感染心絲蟲風險增加 飼主防範觀念需強化
貓咪感染心絲蟲初期症狀不明顯,當未成熟的蟲體進入肺動脈系統,便會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翁浚岳獸醫師表示,由於貓咪體型較小,少量的蟲體即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部分貓咪也可能會毫無預警的發生急症,例如:呼吸困難、腹式呼吸、精神委靡、虛弱,甚至直接猝死。
目前貓咪感染心絲蟲後並無有效治療藥物,因此「預防勝於治療」成為關鍵。定期為貓咪投予心絲蟲預防藥物,是減少感染風險的重要措施。然而,根據翁浚岳獸醫師的臨床觀察,僅有10-15%的貓飼主會定期為貓咪進行心絲蟲預防,這比例明顯低於狗飼主。
許多貓飼主認為貓咪足不出戶,遭受蚊蟲叮咬的機會不大,因此忽視了定期驅蟲的重要性。然而,日常生活中的上下班、開關窗戶等行為,都可能讓蚊蟲進入家中,對貓咪構成潛在威脅。
獸醫師強調:定期驅蟲 守護貓咪健康
翁浚岳獸醫師強調,並非所有基因缺陷的貓咪在用藥後都會出現神經問題。如果貓咪在過去使用驅蟲藥物後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建議飼主應繼續定期使用,以降低心絲蟲感染的風險。如有任何異常情況發生,飼主應立即與獸醫師聯繫,進行詳細檢查並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由於貓咪感染心絲蟲後死亡率極高,且無有效治療藥物,翁浚岳獸醫師呼籲飼主在經過獸醫師的血檢和看診評估後,務必定期投予驅蟲藥物,這是守護貓咪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