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狗狗的成長階段,若未能提供關節適當的照護,可能會增加罹患關節疾病的風險,如髖關節發育不良(Hip Dysplasia)、肘關節發育不良(Elbow Dysplasia)及軟骨發育異常(Osteochondrosis Dissecans, OCD)。
這些疾病除了與遺傳有關,環境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運動方式、營養、體重管理、居家環境及絕育時間點等。
文章目錄
避免過度或高衝擊活動
適量的運動對於關節健康至關重要,能幫助肌肉發育,提供關節適當的支撐。然而,不恰當的運動方式可能會增加關節損傷的風險,特別是在成長中的狗狗。
建議的運動方式
- 低衝擊運動,如散步、慢跑
- 讓狗狗在草地、沙地等軟地面運動,以減少關節壓力
- 讓狗狗自由活動,而非強制性長時間的跑步
應避免的運動方式
- 高衝擊活動,如頻繁跳躍(如:跳躍接球、從高處跳下)
- 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如長距離奔跑或爬樓梯
- 追逐遊戲(如:過度的丟球運動),可能會對關節帶來額外壓力
狗狗品種不同,骨骼發育時間亦不同。例如,小型犬的生長板(Growth Plate)約在8-12個月閉合,而大型犬可能要到18-24個月才完全發育。
營養與體重管理:預防關節壓力
成長中的狗狗需要均衡的營養,但營養過剩或不當補充可能會導致關節問題。
飲食建議
- 提供高品質的幼犬專用飼料,確保鈣磷比例適當,以避免骨骼發育異常
- 維持適當的蛋白質攝取,確保肌肉發育,為關節提供支撐
- 可適量補充Omega-3脂肪酸(如:魚油、磷蝦油),有助於減少發炎
應避免的飲食習慣
- 過量鈣質補充:過多的鈣可能導致骨骼生長過快,增加關節疾病風險
- 高脂肪飲食:研究顯示,高脂肪飲食與肘關節發育不良相關
- 自由餵食:過度餵養可能導致狗狗生長過快,進而增加關節負擔
體重過重是導致關節疾病的主要環境因素之一,過重的狗狗關節承受的壓力較大,容易導致關節炎或發育異常。因此,應定期測量狗狗的體重,並使用身體狀況評分(Body Condition Score, BCS)來評估是否維持在理想體重範圍。
居家環境調整:提供安全的成長環境
成長中的狗狗活動力旺盛,若環境未妥善安排,可能會導致關節受傷或發育異常。
建議的環境調整
- 避免滑地板:在磁磚或木地板上鋪設防滑墊或地毯,減少狗狗滑倒受傷的風險
- 限制爬樓梯:3個月齡以下的狗狗應避免頻繁上下樓梯,以防關節過度受壓
- 提供適當的睡墊:使用柔軟、支撐力良好的床墊,減少關節壓力
絕育時機:避免影響骨骼發育
絕育會影響狗狗體內荷爾蒙分泌,而荷爾蒙在骨骼發育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顯示,過早絕育可能會延遲骨骼生長板的閉合時間,導致關節疾病的風險增加。
建議的絕育時間:
- 小型犬:建議在8-12個月後進行絕育
- 大型犬:建議在12-24個月後再進行絕育,以確保骨骼完全發育
營養補充品是否對狗狗關節有幫助?
市面上有許多聲稱能保護關節的營養補充品,如葡萄糖胺(Glucosamine)、軟骨素(Chondroitin)及魚油(Omega-3)。雖然這些補充品可能有助於減少關節發炎,但目前的研究證據尚未能確定其對於預防關節疾病的明確效果。
建議:
- 若選擇補充品,應挑選有獸醫認證的產品
- 最重要的仍是維持良好的運動及體重管理
雖然狗狗的關節疾病部分來自於遺傳因素,但環境管理對於降低關節疾病風險同樣至關重要。適量運動、均衡營養、體重管理、適當的居家環境及選擇合適的絕育時機,皆能有效保護狗狗的關節,確保牠們能夠健康地成長,擁有更長壽、更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