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_img

貓咪肥大細胞瘤:皮膚型與內臟型的差異、症狀與治療方式

寵物健康醫療網google news

肥大細胞瘤(Mast Cell Tumor, MCT)是貓咪常見的腫瘤之一,主要分為皮膚型內臟型兩類。

根據統計,皮膚型肥大細胞瘤是貓咪第二常見的皮膚腫瘤,而內臟型肥大細胞瘤則常發生於脾臟,是最常見的脾臟腫瘤,腸道型肥大細胞瘤則是第三常見的腸道腫瘤​​。

貓咪肥大細胞瘤形成原因及高危險群

目前,貓咪肥大細胞瘤的確切致病原因尚未明確,但部分研究顯示,基因敏感性可能在某些品種貓咪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暹羅貓被認為較容易罹患此類腫瘤,特別是在年輕貓咪觀察到的非典型肥大細胞瘤中,這種傾向更為明顯。此外,其他純種貓如緬甸貓俄羅斯藍貓也可能具有較高的罹病風險​​。

肥大細胞瘤的發病年齡和腫瘤類型也呈現一定趨勢。皮膚型肥大細胞瘤容易出現在8至11歲的成年貓咪,主要表現為單一皮膚腫塊。這種類型的腫瘤在年齡較大的貓中較為常見,可能與年齡相關的細胞基因突變或免疫調控能力下降有關。

非典型肥大細胞瘤(又稱組織細胞型)則好發於四歲以下的年輕貓咪,特別是在暹羅貓中更為常見。此類腫瘤通常呈現為較小的深層皮下結節,有時會自行消退​​。

- Advertisement -

儘管目前無法完全確定導致肥大細胞瘤的具體風險因子,環境、基因和免疫系統異常的相互作用被認為可能在腫瘤的發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對於高風險品種或有不明腫塊的貓咪,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即時處理。

貓咪肥大細胞瘤臨床表現

貓咪肥大細胞瘤的臨床表現取決於腫瘤的類型與位置,主要分為皮膚型、內臟型和腸道型,每種類型的症狀與預後有所差異。

皮膚型肥大細胞瘤

  • 主要部位:常見於頭部、頸部或軀幹,尤其是頭部區域。
  • 外觀特徵:通常呈現為孤立的腫塊,質地堅硬,邊界清晰,可能伴隨局部毛髮脫落,表面可見潰瘍或紅腫現象。某些腫瘤呈平坦斑塊狀,類似於嗜酸性肉芽腫。
  • 症狀:常出現輕微搔癢、紅斑或間歇性腫塊變大。約20%的病例會出現多發性腫瘤。
  • 轉移與預後:皮膚型肥大細胞瘤的轉移率較低,但若為多發性或侵襲性腫瘤,預後可能較差​​。

內臟型肥大細胞瘤

  • 主要部位:脾臟和肝臟是最常受影響的器官,也可能涉及骨髓或其他內臟器官。
  • 症狀:厭食、嘔吐、體重減輕、虛弱和腹水。部分病例可能出現慢性腹瀉或皮膚轉移。
  • 轉移與預後:診斷時通常已伴隨轉移,特別是淋巴結、肝臟和骨髓,預後不佳,但某些進行脾切除的病例可存活超過一年​​。

腸道型肥大細胞瘤

  • 主要部位:最常見於小腸或結腸,也可能發生於迴盲瓣區域。
  • 症狀:嘔吐、慢性腹瀉、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腹部腫塊。有些病例可能出現腹痛或腸阻塞的症狀。
  • 轉移與預後:腸道型肥大細胞瘤具有高度侵襲性,轉移至淋巴結或肝臟的風險高,通常存活時間較短,尤其是硬化型腫瘤的存活期通常不超過兩個月​​。

貓咪肥大細胞瘤診斷方法

貓咪肥大細胞瘤的主要診斷方式包括細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以及影像學輔助檢查。

細針穿刺

細針穿刺是一種快速且相對簡單的初步診斷方法,能夠提供細胞形態學資訊。

透過顯微鏡觀察,肥大細胞具有典型的圓形或橢圓形細胞形態,細胞質中含有豐富的顆粒,這些顆粒可染上特有的紫紅色。

對於內臟型腫瘤的細針穿刺操作需要格外謹慎,因為腫瘤內的肥大細胞在受到刺激時可能脫粒,導致潛在的過敏反應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在進行內臟細針穿刺前,建議使用抗組胺藥物(如:diphenhydramine)預防過敏反應​。

細胞活檢與病理檢查

針對難以確診的病例或懷疑為高侵襲性的腫瘤,進行細胞活檢並送交病理學檢查是必要的。

細胞活檢不僅能確認腫瘤的類型,還能評估腫瘤的分化程度和侵襲性,為治療計劃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據。病理報告通常包括組織學分類(如典型型或非典型)以及細胞分裂指數等指標,這些參數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和預後密切相關​​。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工具有助於診斷內臟型和腸道型肥大細胞瘤。超音波檢查可評估脾臟、肝臟和腸道的異常,並輔助細針穿刺定位。

此外,影像學檢查還能幫助評估腫瘤的轉移情況,如淋巴結腫大或其他內臟的異常。

血液學檢查

血液檢查可能反應某些與腫瘤相關的異常變化,例如嗜酸性球增多或肥大細胞增多。雖然這些異常並非肥大細胞瘤的特異性指標,但它們能輔助評估腫瘤的負擔以及全身狀態。

貓咪肥大細胞瘤治療選擇

貓咪肥大細胞瘤的治療選擇應根據腫瘤的類型、位置和病變範圍來做選擇,主要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藥物治療、放射治療以及支持療法。

外科切除

  • 皮膚型肥大細胞瘤:對於局部的皮膚型肥大細胞瘤,若腫瘤可完全切除,手術仍是首選治療方法
  • 脾臟型肥大細胞瘤:脾臟切除術對於脾臟型肥大細胞瘤被證實具有良好效果,是治療的主要選擇。

藥物治療

  • 抗組胺治療:肥大細胞脫顆粒可能引發全身性反應,例如嘔吐、低血壓或腸胃道潰瘍。對於具有這些全身性症狀或已確認轉移的病例,建議使用H1受體拮抗劑(如:diphenhydramine)及H2受體拮抗劑(如:famotidine),以緩解相關症狀並減少併發症​。
  • 化學治療: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或術後復發的病例,化學治療可作為輔助治療選擇。常用藥物包括Lomustine和受體酪胺酸激酶抑制劑(RTKI),如Toceranib。這些藥物對某些病例有效,但需密切監控潛在的骨髓抑制或其他藥物副作用​​。

放射治療

  • 對於局部腫瘤且不適合手術的病例,放射治療可作為替代選擇。使用鍶90進行局部放射治療已顯示出良好的緩解效果,特別是在單一或少量腫瘤的病例​。

支持療法

  • 支持療法在整體治療策略中相當重要,特別是對於無法治癒的晚期病例。透過營養支持以維持體力、止痛藥物緩解疼痛,以及症狀治療以改善消化道不適或腹水,能顯著提高罹病貓咪的生活品質​。

貓咪肥大細胞瘤預後

貓咪肥大細胞瘤的預後因腫瘤的類型、分化程度以及病變範圍而有所不同。

皮膚型肥大細胞瘤

  • 一般預後:約50%至90%的皮膚型肥大細胞瘤屬於分化良好的類型,具有低侵襲性且病程進展緩慢​​。若腫瘤呈孤立性且未有轉移,治療後存活率較高。
  • 不良預後指標:若腫瘤為多發性或伴隨廣泛擴散,則預後可能不佳。特別是那些分化不良或增殖指數高的腫瘤,往往具有較高的轉移風險,存活時間也相對縮短​。

內臟型肥大細胞瘤

  • 一般預後:內臟型肥大細胞瘤(特別是脾臟型)通常具有較高的惡性,病變多伴隨轉移,預後相對較差。然而,進行脾切除術的病例,尤其是未有廣泛轉移的情況下,平均存活期可達12至19個月​。
  • 不良預後指標:若腫瘤已轉移至肝臟、骨髓或其他器官,或臨床表現包括食慾不振、體重快速減輕和嚴重系統性症狀,則存活時間會大幅縮短​​。

腸道型肥大細胞瘤

  • 一般預後:腸道型肥大細胞瘤因其高侵襲性和轉移風險,預後通常不佳。特別是硬化型腫瘤,其存活時間通常不超過兩個月​。
  • 治療影響:雖然手術切除是腸道型肥大細胞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因其早期轉移性高,治療效果有限,多數病例在手術後依然預後不良​。

貓咪若罹患肥大細胞瘤,需根據腫瘤類型採取適當的診斷與治療策略。飼主應定期檢查寵物的皮膚和健康狀況,在發現異常時立即就醫。透過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貓的生活品質與壽命。

常見問題

什麼是貓咪肥大細胞瘤?

肥大細胞瘤(Mast Cell Tumor, MCT)是貓咪常見的腫瘤之一,主要分為皮膚型與內臟型。皮膚型常見於頭部與頸部,內臟型多見於脾臟或腸道。

肥大細胞瘤的症狀有哪些?

皮膚型腫瘤通常表現為孤立的腫塊,伴隨潰瘍或紅腫;內臟型可能引起厭食、體重減輕、腹水;腸道型則可能出現嘔吐、腹瀉與腹部腫塊。

貓咪罹患肥大細胞瘤應如何治療?

治療方式包括外科切除、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及支持療法。適合的治療方式需視腫瘤類型與病變範圍而定。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