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骨關節炎的非藥物治療選擇有哪些?保健品、復健、物理治療與針灸一次看

寵物年齡計算機

- Advertisement - 寵物健康醫療優惠活動

骨關節炎是狗狗最常見的慢性退化性關節疾病之一,主要影響關節內的軟骨與周邊組織,進而引發關節疼痛、活動受限,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除了藥物與手術等常規治療外,許多飼主也積極尋求其他輔助療法,期望能以更溫和、安全的方式改善毛孩的不適。寵物健康醫療網整理非藥物、非手術的骨關節炎治療方式,提供飼主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體重控制是最基本卻最重要的骨關節炎治療方式

在所有非藥物療法中,體重管理被認為是最基本卻最關鍵的治療方式之一。肥胖不僅是狗狗罹患骨關節炎的主要風險因子,還會顯著加重既有病程。過多的體重會增加關節負荷,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並誘發慢性發炎反應。此外,脂肪組織本身也會分泌脂激素,這類物質可進一步促進關節內的發炎與組織破壞,導致關節炎症狀惡化。

根據研究,狗狗若能成功減重約6%至10%,就有機會在未使用藥物的情況下顯著改善跛行與活動能力。有效的體重控制方式應涵蓋總熱量攝取的調整、營養比例的規劃以及適量的運動。建議飼主與獸醫師討論,依據狗狗的體況與活動能力,擬定合適的體重管理計畫,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控制效果。

哪些保健品對助狗狗骨關節炎有幫助?

市面上許多營養補充品標榜可改善狗狗關節功能,常見成分包括:

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是一類具有廣泛抗發炎作用的不飽和脂肪酸,常見於魚油、磷蝦油、亞麻仁油等保健品中,能夠抑制造成軟骨破壞的酵素,以減輕症狀。長期補充高濃度Omega-3脂肪酸,能有效降低狗狗的疼痛指數,提升活動能力與生活品質。

相較於其他市售保健品,Omega-3是目前證據基礎最完整、療效評估最明確的非藥物營養補充選擇之一。不過,仍需注意產品中EPA與DHA的濃度是否充足,才能確保補充的實質效果。此外,Omega-3應持續補充數週至數月效果才會慢慢顯現出來,適合作為慢性關節疾病的長期輔助的保健品。

綠唇貽貝

綠唇貽貝富含Omega-3脂肪酸、胺基酸與醣蛋白等具抗發炎特性的營養成分,屬於一種天然來源的關節保健補充品。持續補充綠唇貽貝有助於減緩關節炎引發的不適,提升狗狗的行走能力與整體活動力。然而,綠唇貽貝的作用仍屬於輔助型態,主要在幫助中長期的關節保養,並不具備即時止痛或消炎藥物的速效性。

相較之下,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仍為目前臨床上控制急性關節炎症狀與疼痛的首選用藥。此外,不同品牌的綠唇貽貝產品在有效成分濃度、萃取方式與吸收率上存在差異,目前也尚未建立明確的標準化劑量。因此,建議綠唇貽貝應作為整合性關節照護中的輔助用藥,並在獸醫師評估下搭配使用。

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

UC-II是近年興起的關節保健補充成分,主要萃取自雞胸軟骨,並經低溫技術處理以保留其原始立體結構。這種膠原蛋白與傳統的葡萄糖胺與軟骨素不同,作用機轉並不是直接補充軟骨基質,而是透過免疫調節機制,降低免疫系統對關節軟骨的攻擊,進而減少發炎反應與軟骨流失。

與葡萄糖胺及軟骨素相比,UC-II在改善疼痛與運動功能方面表現出更顯著的臨床改善效果。不過,UC-II也是屬於長期保養型營養素,需持續補充約30至90天以上才能觀察到穩定療效。

其他營養補充品

除了上述保健品外,維他命E與其他植物活性萃取物(如:薑黃素、酪梨/大豆不皂化物)因為具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特性,也逐漸受到關注。這些成分能協助中和體內自由基、降低氧化壓力,進一步減緩關節細胞的退化與發炎反應。

薑黃素是從薑黃根部萃取的天然多酚,具良好的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酪梨/大豆不皂化物則被證實可調節軟骨細胞的代謝平衡,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並抑制發炎介質的產生,對延緩關節病變有一定潛力。

然而,這些成分在犬隻骨關節炎上的臨床應用仍屬早期階段,大多數證據來自體外實驗或少量動物研究,目前尚缺乏大規模、長期的隨機對照試驗來確認其療效與安全性。

狗狗骨關節炎有哪些復健與物理治療方式?

復健與物理治療也是提升狗狗關節靈活度的非藥物治療方式。這類療法能在不增加關節負擔的情況下,改善狗狗關節活動能力、強化肌肉支撐,並延緩功能退化。狗狗關節炎復健治療與物理治療的選擇如下:

水療

透過在溫水中的水中跑步機訓練,可大幅減少重力對關節的壓力,讓狗狗在負荷較低的環境中訓練肌力與關節活動度。水的浮力與阻力能提供溫和的運動刺激,對於中重度關節炎或手術後恢復期的犬隻特別適合。

治療性運動

根據狗狗的年齡、關節退化程度與整體體能狀況設計個別化的治療性運動計畫,常見內容包括平衡訓練、關節活動度促進、步態調整與肌力強化訓練。這類運動能幫助減少關節僵硬、提升靈活度,並強化維持關節穩定性的深層肌群。

電療、雷射與磁場療法

隨著獸醫物理治療技術進步,許多先進儀器已應用於犬隻骨關節炎的疼痛管理中。常見技術包括:

  • 低能量雷射治療(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透過特定波長的雷射光刺激組織修復、減少發炎。
  • 脈衝電磁場治療(PEMF):利用低頻磁場改善細胞代謝與血液循環,緩解慢性疼痛。
  • 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刺激末梢神經以減少疼痛傳導,提高舒適度。

這些物理治療方式在部分犬隻中已證實可有效減輕疼痛、提升運動能力。然而,每隻狗狗對治療的反應不同,療效表現與治療頻率、病程階段密切相關,應由具經驗的專業獸醫師評估後制定專屬方案,並持續追蹤調整。

針灸

針灸在改善犬隻的慢性疼痛、肌肉緊繃及活動能力方面具有潛力。對於無法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的高齡犬而言,針灸可能是一種安全且副作用低的輔助療法。其原理為透過刺激特定穴位與經絡系統,調節神經傳導、促進血液循環,並啟動體內的自然止痛機制。

針灸常與物理復健治療結合使用,不僅可提升整體療效,亦有助於延長疼痛緩解的持續時間。療效表現會因個體差異與針灸技術而異,建議由具動物針灸專業訓練的獸醫師評估後進行治療。

調整居家環境,打造骨關節炎狗狗友善空間

除了營養與復健介入外,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調整亦是減輕狗狗關節不適的重要一環。透過簡單的改變,即可降低跌倒風險、減少關節負擔,幫助狗狗更自在地行動與休息。以下是常見且實用的居家改善建議:

  • 地板鋪設止滑墊:避免狗狗在光滑地面上滑倒,尤其是年長或後肢無力的犬隻。
  • 設置坡道或矮踏階:協助上下沙發、床鋪或車輛,減少跳躍所造成的關節衝擊。
  • 調整食物與水碗的高度:提升碗架可讓狗狗在進食時維持較自然的頸部與前肢姿勢,減少彎曲造成的負擔。
  • 提供柔軟的睡眠區:使用軟墊或記憶枕床,能減輕關節壓力,提升睡眠品質,尤其對於長時間臥躺的老年犬特別重要。

雖然骨關節炎是一種無法逆轉的慢性退化性疾病,但透過結合體重管理、營養補充、復健運動、環境調整與必要時的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減輕症狀、延緩惡化,並顯著提升狗狗的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寵物健康醫療網LOGO

作者 – 寵物健康醫療網

寵物健康醫療網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健全的寵物專屬健康平台,提供最新的醫療指引、寵物健康知識與產業動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