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尿液生物標記追蹤狗狗慢性腎病,助早期發現與治療
一項發表於《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探討犬隻慢性腎病(CKD)不同分期中尿液生物標記的變化。結果顯示,尿液Cystatin C與電解質的分率排泄率(FE)在CKD早期即有顯著改變,分別反映腎小管損傷與重吸收功能下降。與傳統指標相比,這些尿液生物標記在早期診斷與疾病追蹤上具潛在應用價值,對臨床評估策略具有補充意義。
狗狗軟組織肉瘤症狀與治療方式一次看!毛孩皮下出現腫塊要當心!
狗狗軟組織肉瘤是一種源自間質組織的惡性腫瘤,好發於中老年大型犬,常見於四肢與軀幹皮下。此類腫瘤具局部侵犯性,但轉移率相對較低,初期常無明顯症狀,易被誤認為良性腫瘤而延誤診治。診斷上,需結合細針抽吸、活體切片與影像檢查以評估病灶與轉移情形。治療方面,以手術為首選,輔以放射線與化學治療依腫瘤分級調整策略。若能完整切除,低至中度惡性腫瘤的預後良好;高惡性則需更積極介入。
狗狗可以吃螃蟹嗎?當心這4大潛在風險,正確做法讓你安心餵食!
對多數健康的狗狗來說,經過完全烹煮且無調味的螃蟹肉在少量食用的情況下,通常是安全的。螃蟹本身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2、鋅與omega-3脂肪酸,這些營養素對狗狗的身體機能有一定的幫助。然而,這些營養素狗狗從日常的完整犬糧中就已經攝取足夠,因此螃蟹肉不應被視為日常必要的補充品。
什麼是熟睡呼吸速率(SRR)?每天1分鐘觀察毛孩熟睡呼吸速率,助早期發現心臟病!
熟睡呼吸速率(SRR)是評估犬貓心肺健康的重要指標。每天觀察毛孩熟睡時的呼吸次數,有助於及早發現心臟病或肺水腫等嚴重疾病。一般狗狗應低於25次/分鐘,貓咪則介於30~40次,若持續超過30次即應警覺。透過簡單的居家觀察與紀錄,飼主可協助獸醫追蹤病情變化、調整藥物治療,降低緊急住院風險,守護毛孩健康從每天1分鐘做起。
狗狗愛迪生氏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症狀、診斷、治療與預後一次看
狗狗愛迪生氏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是因腎上腺無法分泌足夠皮質醇與醛固酮所致的內分泌疾病,常見於5至8歲的年輕至中年犬。依電解質異常情況分為典型型與非典型型,症狀多樣,易被誤診為腸胃炎或慢性病。診斷需透過ACTH刺激試驗,治療以終身補充糖皮質素與礦物皮質素為主。
狗狗癌症風險有多高?打造防癌生活環境,守護毛孩健康!獸醫建議4招降低毛孩罹癌風險
狗狗也會罹癌?本篇文章深入解析犬隻癌症的三大風險來源:年齡、品種與環境,並由專業獸醫建議四大防癌對策,包括定期篩檢、風險評估與生活環境調整。幫助飼主及早識別高風險毛孩,打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間,提升毛孩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為什麼早期診斷寵物腎損傷很重要?3種方法幫助早期檢驗
當腎臟疾病悄悄上身時,寵物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透過早期診斷腎損傷,不僅能提高治療成功率、延緩病情惡化,還能大幅改善毛孩生活品質。本文介紹三大早期檢測方法,包括SDMA、Cystatin B與定期篩檢,幫助飼主與獸醫攜手守護腎臟健康,讓毛孩遠離慢性腎病威脅,安心陪伴家人每一天。
狗狗走路搖搖晃晃?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狗狗椎間盤突出5大症狀與2種治療方式一次看
椎間盤突出是犬隻常見的脊椎神經疾病,尤其好發於臘腸犬等短腿品種,可能導致疼痛、後肢無力甚至癱瘓。文章說明此病的兩大類型、常見症狀、診斷方式與治療選擇,並強調術後復健與長期照護的重要性。此外,也提供預防建議,包括體重控制、避免跳躍與定期健檢。
狗狗鼻鏡鱗狀細胞癌的局部治療選擇:手術與放射線治療哪種方式成效比較好?
當狗狗出現鼻鏡腫塊、潰瘍或流鼻血等症狀時,可能與鼻鏡鱗狀細胞癌(SCC)有關。這是一種局部侵襲性高、位置敏感的腫瘤。根據2025年JAVMA研究,手術仍為最有效治療方式,能延長狗狗存活時間,放射線則適合無法手術個體。搭配NSAIDs與化療,有助延緩病情。
狗狗常見7種泌尿道問題:狗狗亂尿尿、小便有異味、常舔私處要當心!
狗狗常見泌尿道問題包含尿道感染、膀胱結石、慢性腎病與尿失禁等,症狀包括狗狗亂尿尿、尿液混濁或帶血、過度舔私處等。這些異常行為可能與泌尿道感染或尿路阻塞有關,須及早就醫。透過定期檢查、犬用泌尿保健飼料與充足飲水,有效預防狗狗泌尿道疾病,守護毛孩健康與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