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一種先進的醫學影像技術,結合X光與電腦影像重建演算法,能提供高解析度的三維立體影像。相較於傳統的X光片僅能提供平面影像,電腦斷層掃描能從多角度解析寵物體內的各個結構,尤其對於傳統影像難以評估的部位或微小病灶,具備極高的診斷價值。
文章目錄
為什麼寵物需要做電腦斷層掃描掃描?
電腦斷層掃描常被運用於無法透過X光或超音波準確診斷的情況,例如:
- 頭部與鼻腔腫瘤:如鼻竇腫瘤、顱內病灶等,能夠精準判斷病變位置與擴散範圍。
- 肺部或胸腔異常:例如肺部結節、氣胸或胸腔積液等情形,有助於及早偵測與區分疾病類型。
- 椎間盤疾病與脊髓壓迫:電腦斷層掃描能呈現椎間盤突出的型態與壓迫程度,是診斷神經壓迫與術前評估的常用工具。
- 複雜性骨折與關節病變:特別適用於小型犬貓骨骼細節難以透過X光清晰辨識的情況。
- 腹腔腫瘤或器官異常:電腦斷層掃描能提供更深入的視角,檢查肝臟、脾臟、腎臟或腸胃道內的結節或異常結構。
- 術前評估與精準導引:針對腫瘤切除、骨科重建等手術,電腦斷層掃描能提供醫師立體結構資訊,提高手術成功率並降低併發風險。
特別是針對椎間盤突出、骨腫瘤等疾病,電腦斷層掃描能清楚辨識病灶邊界與對周圍組織的影響,對於手術路徑規劃與後續預後判斷具有高度臨床價值。
電腦斷層掃描的流程是怎麼進行的?
術前準備
在檢查前,獸醫師會安排血液檢查,主要評估肝臟與腎臟功能、紅白血球數量,以及是否有貧血、發炎或其他潛在疾病,確保動物能安全進行麻醉。針對年齡較大或罹患慢性疾病的動物,還可能額外安排胸腔X光或心臟超音波等進一步檢查。
為降低麻醉風險並預防麻醉期間出現嘔吐導致吸入性肺炎的情形,大多建議掃描前應禁食8至12小時;水則需於檢查前約3小時停止提供。若為年齡未滿一歲的年幼動物,禁食時間可視情況縮短至6小時左右。
全身麻醉
寵物無法像人類般配合檢查,因此為了影像的清晰度與準確性,必須施以全身麻醉,讓動物能在固定姿勢下靜止不動完成整個掃描。麻醉過程中會由專責麻醉獸醫師進行生理監控,包括心跳、呼吸、血壓與血氧濃度等,確保動物生命徵象穩定。
掃描本身的時間並不長,約為10至20分鐘不等,依檢查部位與是否需使用顯影劑而定。顯影劑能強化組織間對比度,可以增加某些腫瘤或血管病變的辨識度。
影像重建與判讀
掃描結束後,動物將送往恢復室持續監控甦醒狀況。多數動物會於麻醉後30至60分鐘內甦醒,並可於當日返家。獸醫會提供照顧指引,包括注意保溫、觀察進食與精神狀態等。
影像資料將交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影像醫師進行重建與判讀,診斷報告可於數日內提供給主治獸醫進一步說明病情。
整體流程從報到、檢查到離院,建議飼主預留約2至3小時的時間陪伴,並充分配合院方指示,以確保檢查順利完成並保障毛孩的安全。
電腦斷層掃描有哪些優點與限制?
電腦斷層掃描的高解析度與三維成像能力,為許多傳統影像工具難以突破的診斷瓶頸帶來解方。然而,作為一項高階檢查方式,電腦斷層掃描也存在一些限制與潛在風險,飼主在評估是否進行此項檢查時,應充分了解其優缺點。
主要優點
- 高解析度立體影像:電腦斷層掃描可提供身體內部組織的高對比度三維影像,能清楚呈現腫瘤邊界、複雜骨折、器官位置與異常結構,特別適用於腫瘤定位、骨骼異常及術前規劃等診斷需求。
- 掃描快速、麻醉時間短:隨著技術進步,部分動物醫院已配備16切以上的多切面電腦斷層掃描儀。這類高階機型能在短短1至2分鐘內完成整個掃描,大幅縮短動物需麻醉的時間,有效降低麻醉風險,特別適合年老或體弱的動物。
- 輻射劑量可控、安全性高:電腦斷層掃描雖屬放射性影像工具,但其所使用的輻射量與一般X光相近,且掃描時間短、範圍精準,整體暴露風險相對低。此外,目前常用的顯影劑為非離子型含碘顯影劑,副作用發生率極低,安全性高。
可能風險與限制
- 麻醉風險:電腦斷層掃描過程需動物完全靜止,因此多採用全身麻醉。儘管現代麻醉技術成熟且具備全程生理監控機制,仍無法完全排除麻醉相關併發症。對於年長動物或患有心肺功能異常者,必須經過嚴謹的麻醉前評估。
- 顯影劑過敏反應:使用顯影劑能提升病灶的辨識度,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動物可能產生過敏反應,如體溫上升、呼吸急促、搔癢、嘔吐等。重度過敏雖極為罕見,但仍有可能導致心肺系統異常,甚至危及生命。故施打顯影劑後的觀察期非常重要。
- 費用相對較高:電腦斷層掃描屬高成本檢查項目,受限於設備價格、醫療團隊專業與技術要求,目前多數診所或醫院集中於大型醫療機構進行。一般掃描費用約介於新台幣15,000至30,000元之間,費用會依檢查部位、是否使用顯影劑、動物體重與麻醉藥劑等因素調整,飼主需事先與醫院充分討論確認。
電腦斷層掃描的費用參考
電腦斷層掃描屬於高階影像診斷,費用會因醫療院所設備、地區、動物體重、檢查部位、是否使用顯影劑,以及是否需搭配其他輔助檢查而有所差異。以下整理電腦斷層檢查相關費用供飼主參考:
項目 | 說明 | 參考價格(新台幣) |
---|---|---|
術前血液檢查 | 評估肝腎功能、紅白血球等 | 1,000 ~ 2,500 元 |
麻醉費用 | 根據體重計價,含麻醉監控 | 3,000 ~ 4,000 元 |
顯影劑 | 增強組織對比度,是否使用視病情需要 | 2,000 ~ 4,000 元 |
電腦斷層掃描(單部位) | 如頭部、胸腔、腹部等單一部位 | 約 15,000 元起 |
電腦斷層掃描(多部位) | 兩個以上部位或全身掃描 | 約 20,000 ~ 30,000 元 |
報告判讀費用 | 由影像專科醫師負責診斷與報告撰寫 | 通常含於掃描費用中 |
電腦斷層掃描可應用於哪些疾病?
電腦斷層掃描能夠精準描繪動物體內的器官、骨骼與軟組織結構,特別適用於傳統影像工具難以明確診斷的情況。其應用範圍涵蓋多個臨床科別,對於疾病的早期發現、手術規劃與治療成效評估皆具有高度臨床價值。
神經系統疾病
電腦斷層掃描在神經系統的應用尤為廣泛,能有效協助診斷如水腦症、腦部腫瘤、顱內出血等中樞神經疾病。對於先天性顱腦構造異常的小型犬,如博美犬、吉娃娃、馬爾濟斯等品種,電腦斷層掃描更是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
骨骼與脊椎疾病
椎間盤突出症是電腦斷層掃描最常見的應用項目之一,特別是在懷疑脊髓壓迫時,電腦斷層掃描能快速且準確地定位椎間盤突出的部位與脊髓受壓程度。除脊椎外,電腦斷層掃描也適用於診斷複雜骨折、關節異常、骨腫瘤等問題,能補足X光在立體結構判讀上的不足,提供更全面的骨骼資訊。
腫瘤檢查與術前規劃
電腦斷層掃描在腫瘤診斷與術前評估上具有高度價值。配合靜脈注射顯影劑,電腦斷層掃描能清楚描繪腫瘤的大小、邊界、型態、血流分布以及是否侵犯鄰近組織或器官,甚至可偵測小於1公分的微小病灶。這不僅能協助醫師做出正確的腫瘤分期判斷,也有助於擬定外科切除範圍與術後追蹤策略,是外科腫瘤處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內科疑難病例
當毛孩出現呼吸困難、食慾下降或其他非特異性症狀,而傳統檢查(如:X光、超音波)結果不明確時,電腦斷層掃描常能提供關鍵診斷線索。例如:
- 肺部陰影或腫塊:區分良性與惡性病灶。
- 肝臟或脾臟結節:判斷是否具血流性與擴散潛能。
- 消化道異物或腫瘤:更清楚地了解腸胃道阻塞或穿孔的範圍。
- 血管異常:如肝門脈分流、動脈導管未閉等先天性血管疾病,也可透過電腦斷層進行血管造影進一步確認病變位置與型態。
電腦斷層檢查後注意事項
完成電腦斷層掃描後,雖然大多數動物能順利甦醒並於當日返家,仍有幾項重要的術後照護細節需由飼主特別留意,以確保毛孩的身體狀況穩定、降低併發症風險。
醒來後的照護
由於麻醉會抑制體溫調節機制,體溫容易下降,建議飼主在返家後可準備溫暖的毛巾、電熱毯或保溫墊幫助寵物維持體溫。
甦醒過程中可能出現短暫的步態不穩、輕微顫抖或嗜睡,屬於正常現象,通常數小時內會逐漸恢復。但若出現持續嘔吐、虛弱無力、無法站立或意識不清等異常症狀,應立即聯繫獸醫進行評估。
飲食與排尿建議
當動物清醒並能自行抬頭、站立穩定後,可先嘗試餵食少量流質食物,觀察是否有嘔吐反應。若無異常,約30分鐘後可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切勿強迫餵食,應尊重毛孩的進食意願與身體狀況。
若掃描過程中使用了含碘顯影劑,飼主需協助寵物多喝水,以促進腎臟將顯影劑代謝並經由尿液排出。建議提供乾淨、常溫飲水,並觀察是否有排尿困難、尿量減少或顏色異常等情況。
何時應回診或再評估?
大部分檢查後的恢復過程皆為輕微且可逆,但若發現毛孩在檢查後超過8小時仍無法進食、精神明顯低落、走路不穩或體溫過低等情形,可能表示存在潛在併發症,例如麻醉殘留效應、顯影劑過敏反應或其他未預期的不適。此時應儘速回院進行後續評估與處置。
獸醫院通常會在數日內提供診斷報告與影像資料,飼主可依照原轉診醫師安排回診時間進一步討論治療方案。
參考資料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Veterinary Hospital. (2023).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飼主須知 [CT scan examination instructions for pet owners]. Taipei, Taiwan: Department of Diagnostic Imaging, NTU Veterinary Hospital.
- Koehler, R. (2025, February 27). Dog CT scans: What are they and dog CT scan cost. PetM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etmd.com/dog/procedure/dog-ct-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