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狗狗馬尾症候群:致病原因、症狀與治療方式一次看

馬尾症候群(Cauda Equina Syndrome, CES),又稱犬退行性腰薦椎狹窄症(Degenerative Lumbosacral Stenosis, DLSS),是指狗狗的腰薦椎交界處發生狹窄,壓迫通過此區域的神經根,進而導致疼痛、後肢無力、運動障礙,甚至大小便失禁​

這種病變主要發生在中大型犬,尤其是德國牧羊犬、拉布拉多犬、黃金獵犬等品種,且好發於中老年犬隻。由於此區域負責後肢與尾巴的神經功能,因此當神經受到壓迫時,會影響狗狗的日常行動與生活品質​。

狗狗馬尾症候群的致病原因

造成狗狗馬尾症候群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退行性變化、關節炎、椎間盤突出、創傷、腫瘤等,其中最常見的是退行性腰薦椎狹窄症(DLSS),這是一種由於腰薦椎結構退化導致的神經壓迫狀況​​。致病原因包括:

  1. 椎間盤退行性變化:年齡增長使得L7-S1椎間盤(第七腰椎與第一薦椎之間的椎間盤)變性,導致其突出壓迫馬尾神經​。
  2. 腰薦椎關節炎:關節退化導致周圍骨骼與韌帶增生,壓迫通過的神經根​。
  3. 腰薦椎不穩定:反覆的運動或創傷造成腰薦椎的不穩定,使得骨骼結構逐漸壓迫神經根​。
  4. 先天性異常:如腰薦椎過渡性椎體(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LTV),導致脊椎結構異常,增加神經受壓的風險​。
  5. 腫瘤或感染:腫瘤或脊椎感染(如:椎間盤炎)可能壓迫腰薦椎區域的神經​。

狗狗馬尾症候群的臨床症狀

狗狗出現馬尾症候群時,可能會表現出以下症狀:

  1. 疼痛與活動困難
    • 不願意跳躍(如:跳上沙發、車子)
    • 走路時出現間歇性跛行,尤其是運動後更明顯
    • 起身困難,後肢無力,站立時間縮短
    • 彎腰或伸展身體時會發出痛苦的呻吟​​
  2. 神經異常
    • 後肢無力或癱瘓:嚴重時可能影響行走能力
    • 異常姿勢:站立時後腿過度彎曲或身體重心前移
    • 尾巴僵硬或無法正常擺動​
  3. 大小便控制問題
    • 尿失禁或排尿困難
    • 大便失禁或便秘
  4. 舔咬或自殘行為
    • 由於神經痛或麻木,狗狗可能會咬舔自己的後肢或尾巴,甚至造成傷口​。

狗狗馬尾症候群的診斷方式

馬尾症候群的診斷需經過完整的臨床檢查與影像學檢測:

- Advertisement -
  1. 身體檢查
    • 觸診腰薦椎區域:按壓L7-S1區域時,狗狗可能會出現疼痛反應
    • 後肢神經檢測:測試膝反射、脛神經反射是否減弱​
  2. 影像學檢查
    • X光:可檢測椎間盤變形、脊椎增生​。
    • 電腦斷層掃描(CT):可更清楚地評估骨骼變化與神經通道是否受到壓迫​。
    • 磁振造影(MRI):是診斷馬尾症候群的黃金標準,能顯示神經壓迫程度​。

狗狗馬尾症候群的治療方式

馬尾症候群的治療方式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病例)

適用於症狀較輕的狗狗,治療方式包括:

  • 藥物治療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如Meloxicam可減少發炎與疼痛​。
    • 神經痛藥物:如Gabapentin可減緩神經性疼痛​。
    • 肌肉鬆弛劑:如Baclofen可幫助放鬆肌肉​。
  • 物理治療與運動療法
    • 水療(如:水下跑步機)可減少關節負擔並強化肌肉
    • 針對腰薦椎的按摩與關節活動訓練可提升靈活度​
  • 生活方式調整
    • 控制體重,減少脊椎負擔
    • 避免讓狗狗進行劇烈跳躍或長時間站立
    • 使用矮樓梯或坡道來協助狗狗上下車或上沙發​

手術治療(適用於嚴重病例)

若狗狗對保守治療無反應,或出現明顯神經缺損(如:大小便失禁或後肢癱瘓),則需考慮手術:

  • 背側椎板切除術(Dorsal Laminectomy):移除部分脊椎骨,以減少對神經的壓迫​。
  • 椎間盤切除術(Discectomy):移除突出的椎間盤,以降低神經壓迫​。
  • 脊椎固定術(Fusion Surgery):若腰薦椎不穩定,可能需要植入固定裝置以穩定脊椎​。

手術的成功率較高,但術後需要數週至數月的復健治療,以幫助狗狗恢復運動能力​。

預後與照護建議

  • 輕中度病例經過適當治療,大多數狗狗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 嚴重病例若及時手術,預後仍然良好,但若神經損傷過於嚴重(如:長期大小便失禁),則可能影響生活品質​。
  • 主人需密切觀察狗狗的行動,並調整居家環境(如:鋪上止滑墊、減少樓梯使用),以減少復發風險​。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寵物健康醫療網google news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