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插管可重複使用嗎?什麼是氣管插管?重複使用可能有哪些風險?

寵物年齡計算機

- Advertisement - 寵物健康醫療優惠活動

氣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 ETT)是獸醫麻醉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材。主要用途是在全身麻醉或呼吸道急救時,確保空氣或麻醉氣體能順利進入動物的肺部,維持呼吸道暢通。該器材通常為一次性設計,但實務中是否重複使用,仍會依各醫療單位的標準流程與判斷而定。

重複使用氣管插管是否為常態?全球獸醫怎麼做?

氣管插管雖屬一次性醫療器材,但在全球獸醫臨床實務中,重複使用的情況並不罕見。根據美國一項針對麻醉專科獸醫師進行的問卷調查,在11位受訪者中,有10位表示其所在的醫療機構會重複使用氣管插管。此結果顯示,即便是在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的歐美國家,重複使用氣管插管仍為常見的做法。

這樣的使用方式並不完全是因為資源短缺或設備不足,更多是出於多方綜合考量所做的臨床決策。例如,有些獸醫團隊認為,在確保妥善清潔與消毒的前提下,適度延長醫材的使用週期,有助於控制醫療成本、減少一次性塑膠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兼顧醫療資源的永續利用。

儘管如此,重複使用一次性醫材仍需依循嚴謹的清潔流程與風險管理機制,並視每家醫療機構的內部標準與臨床判斷而定。是否重複使用、如何使用,仍是一個需在動物安全、醫療效率與現實條件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議題。

法規怎麼看待這件事?重複使用違法嗎?

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氣管插管,大多為人醫用途所設計,屬於「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材」(Single-use Device),產品包裝上通常會明確標示「single use only」以提醒使用者應於一次使用後即丟棄。然而,這樣的標示主要是依據人類醫療的規範所制定,並不等同於在動物醫療領域具有強制法律效力。

在台灣現行的獸醫法規中,對於是否可重複使用這類標示為「一次性使用」的醫材,尚未有明文禁止條文。也就是說,現階段並無法律直接規範氣管插管在動物醫療中只能使用一次。相同的情況亦出現在許多歐美國家,獸醫專業實務上普遍是依據醫師的臨床判斷與診所內部的感染控制流程進行使用決策。

由於法規上的空白,使得這類醫材的重複使用在法律定位上處於「灰色地帶」。因此,是否重複使用,應以動物安全為最優先考量,並配合嚴謹的清潔消毒流程與器材功能檢查。診所若選擇重複使用,應負起相對的專業責任,確保使用過程中不會對動物健康造成風險。

氣管插管重複使用時,如何進行清潔與消毒?

在實務上,當獸醫選擇重複使用氣管插管時,會採取一系列基本的清潔與消毒流程,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多數臨床單位會先以自來水沖洗插管表面的分泌物與痰液,再搭配清潔劑(如:洗碗精)或消毒劑進行處理,常見的消毒劑包括氯己定(chlorhexidine)、漂白水(次氯酸鈉)或其他商業消毒劑。

然而,根據一項研究針對不同清潔方式進行的細菌培養結果顯示,即使使用自來水搭配抗菌劑(0.04% chlorhexidine)、漂白水(300 ppm)、或洗碗精等清潔程序處理後,仍有約 76% 至 88% 的氣管插管樣本在培養中檢出細菌,顯示常規清洗可能無法完全去除潛在的微生物汙染。

相較之下,環氧乙烷(EO)氣體滅菌可提供較高層級的無菌處理效果。然而,該方法需配合專業設備、長時間通氣處理與嚴格的操作標準,因此在一般中小型動物醫療院所中,實際應用的比例相對有限。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軍方醫療研究團隊於 2022 年發表的實驗結果,在特定控制條件下,將單次使用的氣管插管使用市面常見的消毒劑清潔並重複處理三次後,仍能保持良好的氣囊功能,並未出現壓力下降或氣囊破裂等物理損壞現象。此外,這些消毒劑在測試中對常見的細菌(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具有顯著的抗菌效果,能夠有效降低細菌量達 99.9% 以上。整體而言,該研究結果顯示,在嚴格遵守消毒流程的前提下,短期內少次重複使用氣管插管在物理安全性與抗菌效果方面具有一定可行性。

數據來源:《Durability and disinfection…》研究。Log 殺滅率 3 即代表殺菌效率 99.9%。

不過,該研究也指出,在反覆使用過程中,仍存在細菌殘留與交叉污染的風險,尤其當清潔流程不一致或滅菌程序未被嚴格執行時,感染控制將難以保障。因此,即使重複使用在某些情境下具有可行性,仍應搭配嚴謹的消毒規範、標準作業流程(SOP)及定期品質驗證,以確保動物安全不受影響。

氣管插管重複使用是否對動物有害?

雖然有研究指出,只要清潔得當,氣管插管在短期內重複使用並不一定會立刻出現問題,但實際操作中仍可能產生一些風險。特別是清潔不夠確實或使用次數過多時,可能會影響動物的呼吸道健康與麻醉安全。以下是幾項常見的潛在問題:

  • 感染風險增加:氣管插管可能因清潔不完全而殘留病原菌,增加呼吸道感染風險。
  • 消毒劑殘留造成刺激:若使用如 chlorhexidine 等強效殺菌劑未徹底沖洗乾淨,殘留物可能刺激動物呼吸道黏膜,導致術後咳嗽或發炎。
  • 管壁阻塞與通氣受限:若有痰液或分泌物未完全清除,可能形成「黏液栓塞」,造成通氣不良,進而影響麻醉過程中氧氣與麻醉氣體的供應穩定性。
  • 器材劣化與物理損傷:反覆消毒可能導致氣囊破裂壓力改變、表面粗糙,降低密閉性與耐久性。

AAHA 如何看待醫材重複使用對動物健康的影響?

針對一次性醫療器材的重複使用問題,美國動物醫院協會(AAHA)於 2025 年發表文章《Single use or reuse: That is the question》,深入探討其在獸醫臨床上的普遍性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

  • 在獸醫實務中,重複使用原本設計為一次性的醫療器材,如氣管插管、針筒、靜脈導管、呼吸回路等,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情況。
  • 過去曾發生因重複使用器材導致交叉感染的事件,例如多匹馬感染馬傳染性貧血的案例,與醫療團隊重複使用針具與器材有關。
  • 該協會認為,重複使用行為的背後常源於兩大主因:一是對潛在感染風險的認知不足,二是出於成本考量與環保意識。
  • 對此,AAHA 建議若希望推動全面改為單次使用,應從提升醫療團隊與飼主的教育與資訊透明度做起,幫助大家理解一次性使用對動物健康的防護價值,進而支持此轉變。

在面對醫療選擇時,除了考量實務與資源,獸醫院所也需正視潛在的風險與飼主對醫療品質的期待。

台灣飼主該如何看待這個議題?

在台灣臨床上,仍有部分獸醫院所採行「可重複使用」氣管插管的模式,這並非出於忽視風險,而是考量整體醫療資源配置、成本控制與實務操作等因素所做的安排。許多獸醫師也會在符合安全原則的前提下,執行嚴謹的清潔與消毒流程,以降低可能的感染風險。

隨著飼主對動物醫療品質的關注提升,若對醫療器材的使用方式有所疑問或偏好,也鼓勵主動與醫療團隊進行討論,例如:

  • 是否可在手術中使用「全新未使用過」的氣管插管
  • 是否願意自費負擔額外器材成本,以採用一次性使用模式
  • 診所是否有訂定標準的器材清潔流程與定期驗證機制

這樣的開放式溝通不僅能幫助飼主更安心,也有助於醫療團隊依照個別需求進行客製化安排,建立彼此信任與尊重的醫療關係,共同為動物健康提供最適切的照護選擇。

無論選擇何種方式,核心價值應始終是「保障動物的健康與麻醉安全」,這需要獸醫師的專業判斷與飼主的理解與支持,共同打造更優質的動物醫療環境。

參考資料

寵物健康醫療網LOGO

作者 – 寵物健康醫療網

寵物健康醫療網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健全的寵物專屬健康平台,提供最新的醫療指引、寵物健康知識與產業動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