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飼主看到貓咪張開嘴巴、吐著舌頭的模樣,可能會誤以為是「可愛」、「呆萌」的表現。然而,對獸醫來說,這樣的行為卻可能是潛藏危機的健康警訊,尤其與心肺功能有密切關聯。
文章目錄
貓與狗的散熱方式不同:貓咪張口喘氣並不正常
狗狗會透過張口喘氣來調節體溫,然而貓科動物的體溫調節機制並不相同。貓咪並不仰賴口腔呼吸來散熱,而是透過腳掌的肉墊排汗來維持體溫平衡。因此,在生理狀況穩定的情況下,貓咪應該閉口使用鼻子呼吸。
若發現貓咪張開嘴巴呼吸,甚至吐舌頭模仿狗狗喘氣的模樣,這很可能不是正常貓咪該有的表現,而是貓咪正在面臨壓力、缺氧或潛在疾病所引發的異常行為。尤其當此行為持續出現,或伴隨呼吸急促、精神不濟等症狀時,應高度警覺,並儘速就醫評估,以釐清潛在原因。
如何判斷貓咪的呼吸是否正常?貓咪標準呼吸頻率
呼吸頻率是觀察貓咪健康狀態的關鍵指標之一。由於貓咪不會以言語表達不適,透過日常觀察其呼吸變化,可作為早期發現疾病的重要依據。建議在貓咪情緒穩定、安靜休息至少15分鐘後,再開始進行觀察,避免因活動或緊張影響測量結果。
觀察時貓咪呼吸頻率時,可注意胸腔或腹部的起伏變化,每次起伏(上升與下降)視為一次完整呼吸。以下為一般情況下的參考標準:
- 清醒靜止狀態下:每分鐘約 20 至 40 次。
- 熟睡狀態下:每分鐘約 15 至 30 次。
由於貓咪仍存在個體差異,建議每日觀察兩次、連續紀錄一週,建立專屬於自己家裡貓咪的「基準呼吸值」。一旦發現呼吸頻率持續超出正常範圍,特別是在靜止時超過每分鐘 40 次,或合併張口呼吸、精神萎靡、食慾下降等異常表現,應盡快諮詢獸醫師,進行進一步檢查與評估。
貓咪呼吸急促的常見6大原因
貓咪的呼吸突然變快,可能是短暫的生理反應,也可能是潛在疾病的早期徵兆。了解常見原因,有助於飼主及早辨識異常狀況。
- 生理性因素:當貓咪剛結束奔跑、跳躍等劇烈活動,或在陌生環境中受到驚嚇、緊迫時,可能會短暫出現呼吸加快的情形。這類反應多為暫時性,通常在數分鐘內會恢復正常,無須過度擔憂。
- 心臟疾病:貓咪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為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肥厚型心肌病會導致心臟結構改變,使血液循環受阻,進而引發肺積水或胸腔積液,造成呼吸困難與急促。
- 呼吸道問題:包括氣喘、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導致氣體交換效率降低,使貓咪出現喘氣、呼吸費力等症狀。
- 高溫或中暑:台灣夏季氣候悶熱,若室內通風不良、缺乏適當降溫措施,貓咪容易出現熱衰竭。由於貓咪不會透喔張口喘氣方式散熱,中暑後往往會因體溫過高導致呼吸加快。
- 疼痛與壓力反應:長期的慢性疼痛或生活壓力,也可能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使得呼吸速率異常上升。這種狀況雖不如心肺疾病急迫,仍應謹慎評估。
- 腫瘤壓迫:若胸腔或肺部出現腫瘤,可能壓迫氣管或肺葉,導致氣體流通受限。腫瘤壓迫導致的呼吸急促多為漸進性,但一旦出現呼吸異常,往往表示病程已進入加速進展的階段。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若貓咪的呼吸持續急促沒有改善,或伴隨其他異常症狀,應視為潛在健康警訊,儘早就醫檢查,以確認原因並及時治療。
飼主應特別警覺的5大危險徵兆

貓咪的身體在面臨急性壓力或嚴重疾病時,常會透過呼吸與行為上的變化發出警訊。以下幾項徵兆,可能與貓咪缺氧、熱衰竭,或急性心肺功能異常有關,飼主應特別留意:
- 張口呼吸或持續吐舌:貓咪在正常情況下不會以張口方式呼吸。若出現類似狗狗喘氣的行為,代表呼吸系統正面臨負擔。
- 呼吸頻率顯著升高且持續不退:若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40次,且數十分鐘後仍未回復,表示可能存在呼吸困難。
- 活動力明顯下降或長時間嗜睡:活力減弱、對外界刺激反應變慢,可能為血氧供應不足所致,應立即評估其生理狀態。
- 黏膜顏色異常:可觀察口腔、鼻腔或眼瞼內側的黏膜色澤,若出現蒼白、發紫或呈現青灰色,代表可能發生缺氧或循環障礙。
- 四肢冰冷、站立不穩:當體溫調節失衡或血液循環不良時,四肢末端溫度會明顯下降,伴隨步態不穩,可能為休克前兆。
飼主緊急應對5步驟
當貓咪出現呼吸異常的情況時,飼主第一時間可以採取以下5步驟:
- 降低刺激、保持安靜:儘可能減少環境中的噪音與干擾,避免大聲喊叫、開關門窗或其他可能使貓咪驚慌的行為,以減輕牠的情緒壓力。
- 調節室內環境:若懷疑與高溫或空氣不流通有關,應立即開窗或啟動冷氣與空氣循環設備,協助降低環境溫度並提供新鮮空氣。
- 避免過度搬動:除非有必要,就地觀察為佳。若需移動,應輕柔並將貓咪維持在側臥或自然的平躺姿勢,避免牠劇烈掙扎造成耗氧增加。
- 同步觀察其他異常行為:記錄是否伴隨如食慾下降、排泄異常、持續嗜睡或站立困難等變化,提供給獸醫作為判斷依據。
- 立即就醫,勿延遲處理:呼吸異常屬於潛在的急症表現,切勿採取觀望態度或等待自然恢復,應儘速就醫進行評估與治療。
如何預防貓咪呼吸異常?
以下幾項建議可幫助飼主降低貓咪發生呼吸異常的風險:
- 定期健康檢查:對高齡貓及特定容易患心臟病的品種(如:緬因貓、布偶貓、美國短毛貓等),建議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完整的健康檢查,包括胸腔X光、心臟超音波與心電圖,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肺疾病。
- 維持適宜環境溫度:台灣氣候悶熱潮濕,尤其夏季期間應特別留意室內溫度與通風情況,避免讓貓咪長時間處於悶熱空間。可使用冷氣、電扇或空氣循環設備協助降溫,避免中暑引發呼吸困難。
- 減少壓力與緊迫來源:貓咪對環境變化與噪音極為敏感。盡量避免頻繁搬家、大聲音響或陌生訪客打擾,提供穩定、安靜的生活空間,有助降低因情緒緊繃而引起的生理異常。
- 養成日常觀察習慣:建議飼主定期紀錄貓咪在休息時的呼吸頻率,建立個別的「健康基準值」。一旦發現呼吸次數偏高、型態改變或合併其他異狀,可作為及早就醫的依據。
參考資料
- Grotheer, M., Hirschberger, J., Hartmann, K., Castelletti, N., & Schulz, B. (2020). Comparison of signalment,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in cats with feline asthma and chronic bronchitis.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2(7), 649–655. https://doi.org/10.1177/1098612X19872428

作者 – 寵物健康醫療網
寵物健康醫療網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健全的寵物專屬健康平台,提供最新的醫療指引、寵物健康知識與產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