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的肛門腺是一對位於肛門兩側的小囊袋,會分泌出氣味濃烈的液體,讓他們能夠標記地盤,並與其他狗狗溝通。當肛門腺因為阻塞無法順利排出分泌物,就有可能導致發炎甚至感染,也就是我們所稱的「肛門腺發炎」(Anal sacculitis)。
當狗狗出現肛門腺發炎時,飼主長可以觀察到狗狗出現用屁股在地板上摩擦、頻繁回頭舔咬肛門附近等行為。一旦家中狗狗出現這些異常行為,飼主便應提高警覺,並儘早尋求獸醫師評估與治療。
文章目錄
狗狗肛門腺發炎的常見症狀與行為表現
肛門腺發炎在臨床上可能出現多種症狀,以下為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與行為異常:
- 以屁股在地板上摩擦
- 頻繁舔咬或啃咬肛門及尾根部
- 排便時出現明顯不適或排便困難
- 肛門周圍出現紅腫、腫脹,甚至分泌異常液體
- 排便中帶有血絲
- 分泌物性狀異常,如膿性或血性分泌物
並非所有上述症狀都會同時出現,有些罹患肛門腺炎的狗狗可能僅會表現出一至兩項異常行為。因此,若飼主發現狗狗頻繁出現上述情況,就應該要提高警覺,及早帶狗狗到獸醫院檢查,以避免病情惡化或併發更嚴重的感染。
肛門腺發炎的成因有哪些?哪些狗狗是高風險族群?
肛門腺發炎往往並非單一因素所造成,而是與多項身體狀況與生活習慣有關。根據目前研究與臨床觀察,以下為較常見肛門腺炎的成因與高風險族群:
1. 排便品質不佳
腸胃健康與糞便的質地對肛門腺功能影響極大。根據研究,有約 21% 的肛門腺發炎個案曾出現糞便鬆軟、腹瀉或排便成形不良等問題。糞便過軟會造成在排便過程中無法有效擠壓肛門腺,使分泌物滯留於腺體內,進而導致阻塞與發炎。
2. 肥胖
體重過重也是肛門腺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研究中罹患肛門腺炎的狗狗平均體態評估指數(BCS)為 5.8(理想值為 4~5),顯示過重可能會影響腺體排出的效率,使分泌物堆積並增加發炎風險。
3. 慢性皮膚疾病(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過敏問題與肛門腺發炎之間具有高度關聯性。約有 36.4% 的肛門腺發炎個案同時患有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疾病會導致肛門周圍皮膚紅腫、搔癢,使狗狗不斷舔咬該區域,進一步造成局部腺體刺激、發炎,甚至誘發感染。
4. 品種與體型因素
根據統計資料,有一些犬種罹患肛門腺發炎的機率稍微高一些,例如拉布拉多、黃金獵犬、約克夏、臘腸犬等。此外,大型犬或某些短鼻品種(如:鬥牛犬)也常被觀察到有較高的發生率,這可能與腺體構造或體型壓力有關。
如何診斷狗狗肛門腺發炎?
肛門腺發炎的診斷,並非單靠擠壓腺體觀察分泌物顏色就能判斷。臨床上,獸醫師通常會透過理學檢查與臨床症狀的整體評估來進行初步診斷。常見的異常徵象包括肛門腺分泌物出現膿性或血性變化、腺體壁增厚、局部紅腫或疼痛反應等。
為了進一步確認發炎的性質與嚴重程度,獸醫師可能會採集肛門腺分泌物進行細胞學檢查。透過顯微鏡觀察是否含有大量中性球、紅血球、桿菌、球菌或酵母菌,可協助鑑別是單純性發炎、細菌感染,或合併黴菌問題。
狗狗肛門腺發炎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雖然市面上有不少保健產品宣稱能改善狗狗肛門腺健康,但一旦狗狗出現肛門腺發炎,仍建議儘早由獸醫師介入診斷與治療,以避免病情惡化或反覆發作。
治療狗狗肛門腺發炎的兩大主要方式如下:
1. 局部沖洗與藥物灌注
這是目前最常見、也是治療肛門腺發炎的首選方式,特別適用於症狀較輕或中等程度的狗狗。整體治療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 先由獸醫師戴上手套並使用潤滑劑,小心擠壓狗狗的肛門腺,將堆積在裡面的分泌物排出
- 如果發現分泌物顏色異常(如帶膿或帶血),會進一步使用生理食鹽水或抗菌藥水來清洗腺體
- 接著會將含有抗生素和類固醇的藥膏注入腺體中,有助於消炎、抗菌並舒緩不適
大多數狗狗只需要接受 2 到 3 次這樣的局部治療,症狀就能明顯改善,通常不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其他全身性藥物。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治療針對發炎部位,效果明確且副作用小,能有效控制病情並縮短恢復時間。
2. 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當狗狗的肛門腺發炎情況較為嚴重,或是單純進行局部治療效果不理想時,獸醫師可能會考慮搭配使用口服或注射型抗生素,進行全身性的感染控制。這類治療方式可作為輔助選項,用於協助緩解發炎、抑制感染,並加速恢復。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會根據狗狗的整體狀況與臨床反應,由獸醫師專業評估後決定。
在家可以自己幫狗狗擠肛門腺嗎?
部分飼主在網路或社群上看到教學影片後,會想嘗試在家幫狗狗擠肛門腺。然而,根據目前的臨床建議,除非經過獸醫或專業寵物美容師的實際指導與評估,不建議飼主自行操作。
首先,不是所有狗狗都需要定期擠壓肛門腺。健康的狗狗通常能在排便時自然排出分泌物,若未出現異常症狀,不必主動處理。此外,若操作方式不當,不僅可能引起狗狗疼痛、排斥,還可能導致腺體受傷、發炎甚至感染。
若飼主察覺狗狗有蹭屁股、頻繁舔咬肛門、肛門腺腫脹或分泌物異常等狀況,建議儘快就醫由獸醫師檢查與處理,確認是否為肛門腺發炎或其他相關疾病。正確的診斷與專業處理,才能確保毛孩的安全與舒適。
如何預防狗狗肛門腺發炎?建立日常腸胃與皮膚照護習慣是關鍵!
雖然目前尚無能夠百分之百預防狗狗肛門腺發炎發作的風是,但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管理,可大幅降低發生或復發的風險。以下為寵物健康醫療網整理的4項照護建議:
1. 調整飲食,改善排便品質
飲食中若含有足夠的膳食纖維,能幫助狗狗排出較為紮實、有形的糞便,在排便時對肛門腺產生自然壓力,有助於分泌物的順利排出,降低腺體阻塞的機率。
2. 維持理想體態
過重的狗狗較容易出現肛門腺排出不良的情形。建議透過適當運動與飲食控制,將體態維持在理想的體態評估指數(BCS)4~5之間,有助於維持腺體正常功能。
3. 定期檢查肛門腺,及早處理異常
對於曾有肛門腺發炎病史的狗狗,建議每 1~3 個月由獸醫師或專業美容師進行肛門腺檢查與必要處理。若發現有分泌物異常、腫脹或異味等現象,應儘早處理,避免惡化為感染或膿腫。
4. 積極管理皮膚過敏與慢性皮膚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皮膚炎等疾病會導致狗狗頻繁舔咬肛門部位,進而刺激腺體,引發發炎。因此,應與獸醫師合作,針對過敏源進行評估與治療,從源頭控制皮膚狀況,有助於降低肛門腺問題的發生率。
肛門腺發炎雖然不是立即危及生命的疾病,但若未妥善處理,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如膿腫、瘻管形成等,甚至需手術介入。對飼主而言,觀察狗狗的行為變化、建立良好排便與皮膚照護習慣,是守護毛孩健康的第一步。
常見問題
健康的狗狗需要定期擠肛門腺嗎?
並非所有狗狗都需要定期擠壓肛門腺。若狗狗排便正常、無異常行為或病史,通常能自然排空,無須刻意處理。
狗狗肛門腺發炎會自己好嗎?
大多數肛門腺發炎需經獸醫評估與治療才能痊癒。若未妥善處理,可能發展為膿腫、瘻管,甚至需手術介入。
飼主可以做什麼來預防肛門腺發炎復發?
維持良好排便品質(高纖飲食)、控制體重、積極管理皮膚過敏問題、定期檢查肛門腺等,都有助於降低發作與復發機率。
飲食對肛門腺健康有影響嗎?
高纖維、可促進糞便成形的飲食能幫助自然擠壓腺體,預防分泌物滯留;若狗狗有腸胃不穩、糞便鬆軟,則風險會增加。
參考資料
- Corbee, R. J., Woldring, H. H., van den Eijnde, L. M., & Wouters, E. G. H. (2022).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canine and feline anal sac disease. Animals, 12(1), 95. https://doi.org/10.3390/ani12010095
- Lundberg, A., Koch, S. N., & Torres, S. M. F. (2022). Local treatment for canine anal sacculit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3 dogs. Veterinary Dermatology, 33(6), 426–434. https://doi.org/10.1111/vde.13102
作者 – 寵物健康醫療網
寵物健康醫療網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健全的寵物專屬健康平台,提供最新的醫療指引、寵物健康知識與產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