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或貓咪突然出現腹部腫脹、呼吸困難或精神不振的情形,常讓飼主措手不及,其中一項不可忽視的潛在原因就是「體腔積液」。體腔積液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種病理現象,代表液體異常累積在身體的腹腔、胸腔或心包膜腔內,可能源自心臟病、腫瘤、感染,甚至是器官破裂等多種疾病。
文章目錄
為什麼狗狗與貓咪會出現體腔積液?
體腔積液(Cavitary Effusion)是指液體異常地累積於狗狗或貓咪身體內的腔室之中,常見的位置包括腹腔、胸腔與心包膜腔。
體腔積液的成因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類生理機制的異常:
首先,血管內靜水壓升高(Increased Hydrostatic Pressure, IHP)可能導致體液自血管滲出至腔室中,常見於心臟衰竭等情況。其次,若動物出現膠體滲透壓降低(Decreased Oncotic Pressure, DOP),例如嚴重低白蛋白血症,也會使血管內液體外漏,引起積液。
此外,血管通透性增加(Increas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IVP)則常見於發炎或感染狀態,使血管壁變得鬆動,進一步加劇液體與蛋白質的外滲。同時,若淋巴引流受阻,則會使原本應回流至循環系統的體液滯留於腔室中。
最後,某些情況如器官破裂或腫瘤相關病變,也可能導致內容物流入腔室或促進異常液體生成,成為積液的直接誘因。
美國獸醫團隊於《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發表體腔積液特性分析研究
2025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獸醫學團隊,於《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發表一篇重要回顧性研究,針對2016至2020年間,共376例犬貓體腔積液病例進行詳細分析,其中包含269隻狗與107隻貓。研究重點在於探討不同體腔積液的細胞學特徵與可能病因,期望藉此提升臨床診斷的準確度與效率。
研究團隊依據體液的蛋白質濃度與核細胞數(Nucleated Cell Count, NCC),將積液類型分為三大類別:
- 純滲出液:蛋白質濃度低於 2.5 g/dL,核細胞數低於 1,000 cells/μL,常見於血漿蛋白不足如低白蛋白血症。
- 變性滲出液:蛋白質濃度超過 2.5 g/dL,核細胞數介於 1,000 至 5,000 cells/μL,常見於心臟病或腫瘤導致的靜水壓上升。
- 滲出液:蛋白質濃度高於 2.5 g/dL,核細胞數超過 5,000 cells/μL,多與發炎、感染、器官破裂或腫瘤有關。
這項研究為獸醫內科領域提供大規模統計依據,有助於獸醫師在面對犬貓體腔積液病例時,能更精準地辨識潛在病因與進一步治療方向。
狗狗體腔積液的常見成因與細胞學特徵
狗狗體腔積液根據發生部位可分為腹腔積液、胸腔積液與心包膜積液,每一類型的積液其形成原因與細胞學特徵各有差異。
腹腔積液(Peritoneal Effusion)
在腹腔積液中,純滲出液最常見的病因為低蛋白血症,佔所有純滲出液的63%,通常與營養不良、慢性腸胃疾病或腎病症候群等系統性問題有關。變性滲出液則多數發生於靜水壓上升的情況,像是右心衰竭或門脈高壓症,此類機轉佔腹腔變性滲出液的41%。
至於滲出液型腹腔積液,則與發炎或組織破裂有緊密關聯。其中,血管通透性異常所引起的發炎性腹膜炎為主要原因(40%),其次為器官破裂(如:膀胱、腸道破裂),佔35%。腫瘤相關的腹腔滲出液則占23%,常見於腹腔腫瘤侵犯或轉移的情形。
胸腔積液(Pleural Effusion)
胸腔積液中,純滲出液幾乎與膠體滲透壓降低(DOP)直接相關,比例高達79%,臨床上常見於嚴重低白蛋白血症。變性滲出液部分,則與靜水壓上升(IHP)相關性最高(33%),另外約29%的變性滲出液與腫瘤有關,尤其是在胸腔腫瘤壓迫或阻塞淋巴回流時特別常見。
滲出液型胸腔積液則以腫瘤為最主要原因,佔52%,如淋巴瘤或轉移性肺部腫瘤。其次為血管通透性增加(36%),可能源自感染性胸膜炎或免疫性疾病引發的發炎反應。
心包膜積液(Pericardial Effusion)
心包膜腔的積液類型以出血性積液最常見,佔比約63%,此類型多由腫瘤(如:心臟血管肉瘤)或血管破裂等出血性病變所引起。
積液部位 | 積液類型 | 常見成因(比例) |
---|---|---|
腹腔積液 | 純滲出液 | 低蛋白血症(63%) |
變性滲出液 | 靜水壓升高/心臟病(41%) | |
滲出液 | 血管通透性增加(40%)、器官破裂(35%)、腫瘤(23%) | |
胸腔積液 | 純滲出液 | 膠體滲透壓降低/DOP(79%) |
變性滲出液 | 靜水壓升高(33%)、腫瘤(29%) | |
滲出液 | 腫瘤(52%)、血管通透性增加(36%) | |
心包膜積液 | 出血性積液 | 腫瘤或出血性病變(63%) |
滲出液 | 發炎性或腫瘤性變化,伴高度異常細胞學改變 |
貓咪積液診斷困難度較高,細胞學分類與病因關聯性模糊
相較於狗,貓咪體腔積液的診斷難度明顯較高。根據研究指出,雖然在貓的腹腔與胸腔積液中,腫瘤與血管通透性增加為最常見的潛在病因,但這些病因在細胞學分類上的表現卻不具高度專一性,導致各類型積液間的細胞學特徵出現明顯重疊。
例如,許多腫瘤性積液在細胞數與蛋白濃度上可能與炎性積液或變性滲出液相似,部分乳糜性或出血性積液也可能因樣本混濁或成分混合而導致分類模糊。這種分類上的模糊性,使得單靠積液的蛋白質濃度與核細胞數,難以直接推論明確病因。
因此,在貓咪的臨床診斷過程中,獸醫師往往需要結合其他診斷工具進行綜合判斷,包括:
- 影像學檢查(如:胸腹部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
- 血液與生化檢驗
- 細胞學或組織病理學分析
- 進一步的免疫標記或分子檢測(如:檢驗FIP)
對於貓咪出現不明原因的體腔積液時,建議進行完整的系統性評估,而非單憑積液分析做出結論。
積液分析的重要性:為精準治療奠定基礎
積液檢查不僅有助於推測潛在病因,也可作為疾病預後與治療反應的重要參考指標。透過:
- 顯微鏡細胞學檢查
- 化學檢驗(蛋白質、pH值、紅血球比容等)
- 搭配影像學診斷(超音波、X光、CT)
可提供臨床醫師進一步的決策支持。例如,在腹腔滲出液中觀察到中性球大量增加與細胞變性現象,常代表細菌性感染,需要立即抗生素治療。
體腔積液早期警訊:毛孩出現這些症狀請立即就醫
體腔積液對狗狗與貓咪而言,可能是多種潛在疾病的表現之一。當液體異常累積於腹腔、胸腔或心包膜腔時,會對器官運作造成壓迫,進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症狀。飼主若能及早察覺異常徵兆,將有助於及早診斷、及時治療,提升毛孩的預後與生活品質。
以下是常見與體腔積液相關的臨床表現,飼主應提高警覺:
- 腹部明顯膨脹或出現壓痛:可能代表腹腔內液體堆積,造成腸胃或臟器壓迫。
- 呼吸困難、胸悶氣促:胸腔積液會壓迫肺部,使動物出現呼吸費力、喘鳴或張口呼吸。
- 活動力下降、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體內壓力增加或氧氣交換受限,常使動物變得嗜睡、懶散。
- 咳嗽或呼吸聲異常:胸腔內壓力改變可能影響氣管與肺部,引發持續性咳嗽或聲音變化。
- 昏厥、黏膜蒼白:當心包膜積液造成心臟壓迫(心包膜填塞)時,恐出現血壓下降或休克前徵兆。
若飼主發現毛孩出現上述任一情況,不應延誤就醫時機。建議立即帶往獸醫院進行完整檢查,包括體液抽取分析與影像學評估(如:X光、超音波)。這些檢查有助於確認是否為體腔積液所致,並進一步釐清其成因(如:感染、腫瘤、器官破裂或心臟疾病等),進而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參考資料
作者 – 寵物健康醫療網
寵物健康醫療網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健全的寵物專屬健康平台,提供最新的醫療指引、寵物健康知識與產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