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_img

7個飼主應該避免的錯誤遛狗行為!專家帶你掌握正確遛狗方式

寵物年齡計算機

- Advertisement -

每天帶狗狗外出散步,不僅能維持牠們藉由嗅聞與做氣味標記等自然行為,也有助於促進身體活動與強化飼主與狗狗之間的互動關係。

然而,在日常遛狗過程中,許多飼主可能在無意間出現不當遛狗行為,進而影響狗狗的健康、安全及整體散步體驗。寵物健康醫療網整理專業狗狗訓練師及獸醫的建議,協助飼主提升狗狗的散步品質。

1. 讓狗狗拖著你走

有些狗狗在外出時因環境刺激或情緒興奮,會出現用力向前拉牽繩的行為。若飼主順勢跟隨,便會在無形中強化「拉扯可換取前進」的條件反射。長期下來,不僅會使遛狗過程變得費力,也可能因長時間受力而造成飼主肩頸、腰部或手腕的肌肉與關節受傷,對於體型較大、力氣較強的狗狗尤其明顯。

錯誤遛狗行為:讓狗狗拖著你走

改善方法

  • 當狗狗開始拉扯時,立即停止行走,靜止等待,直到牠回到飼主身邊或牽繩恢復鬆弛再繼續前進,藉此建立「鬆繩才能繼續走」的規則。
  • 對於拉扯情況較嚴重的狗狗,可選用「防拉型胸背帶」取代傳統項圈,分散牽引力並減少頸部壓力。
  • 在狗狗主動走在飼主身旁、牽繩保持放鬆時,立即給予零食獎勵或口頭稱讚,增強其維持正確位置的動機。

2. 過度嚴格限制活動

有些飼主將日常散步視為高強度的服從訓練,全程要求狗狗緊貼腳邊行走,不允許停下或嗅聞周遭環境。雖然適度的牽繩控制有助於維持秩序,但若過度限制,會剝奪狗狗藉由嗅覺蒐集訊息、探索周遭的本能需求。長期缺乏足夠的感官刺激,可能導致精神能量無法適當釋放,增加焦躁不安、過度吠叫或破壞物品等行為風險。

改善方法

  • 使用適當長度的固定式牽繩,提供狗狗安全且受控的活動空間,讓其能自由嗅聞與適度活動。
  • 在每次散步中預留部分時間作為「嗅聞散步」,讓狗狗自行選擇行走方向與停留位置,滿足其探索需求。
  • 在訓練與放鬆之間取得平衡,例如可規劃 70% 的時間進行「聽從指令行走」,其餘 30% 則讓狗狗自由嗅聞與觀察環境。

3. 散步過於單調或匆忙

長期沿著相同路線、以固定節奏行走,對狗狗而言可能缺乏新鮮感與環境刺激。若又因時間不足而急於結束戶外活動,會削弱散步原本應具備的探索、放鬆與紓壓效果。缺乏多樣化的感官體驗,可能使狗狗在日常生活中精力無處釋放,增加焦躁、過度吠叫或尋找其他刺激來源的行為風險。

改善方法

  • 定期調整散步路線與環境,讓狗狗接觸不同的氣味、聲音與景象,增加心理與感官刺激。
  • 在安全的情況下,適度讓狗狗自行選擇部分行走方向與停留位置,提升散步的參與感與滿足度。
  • 根據狗狗年齡、體能狀況與天氣條件調整步行時間。多數健康成犬每日應有約 20–30 分鐘的散步時間,可分成數段進行,以確保運動量與安全性兼顧。

4. 遺漏社交與行為訓練機會

部分飼主為避免與其他狗狗發生衝突,選擇在散步時完全迴避與陌生狗或行人的接觸。雖然這樣能降低短期風險,但若長期如此,可能導致狗狗缺乏社交經驗,對陌生環境、人或狗狗產生過度警戒與焦慮反應。社交不足的狗狗,未來在不可避免的互動情境中,出現恐懼、吠叫甚至攻擊行為的風險也會提高。

改善方法

  • 在安全且可控的情境下,安排狗狗與性格穩定、友善的狗狗或人進行互動,逐步累積正面經驗。
  • 每次互動前,先徵詢對方飼主或當事人的同意,確保雙方狗狗與人員都處於放鬆狀態,避免強迫接觸。
  • 若狗狗已出現恐懼、迴避或攻擊傾向,應在專業狗狗訓練師或獸醫行為科的指導下,透過漸進式訓練與行為矯正,安全地增加社交經驗。

5. 忽略良好行為

許多飼主在遛狗時,往往只在狗狗出現不當行為時進行糾正,卻忽略了在牠展現理想行為時及時給予肯定與獎勵。長期缺乏正面回饋,會讓狗狗無法清楚分辨哪些行為是被期待的,也降低了狗狗主動維持良好行為的動機。

改善方法

  • 當狗狗主動走在飼主身旁、牽繩保持放鬆、不拉扯,或是在戶外專注看向飼主、快速完成排泄等情況時,應立即以口頭稱讚、輕拍或零食進行回饋。
  • 透過持續的正向強化,建立「良好行為=有好事發生」的行為關聯,讓狗狗更願意主動重複這些行為。
  • 在訓練初期,應頻繁且即時給予獎勵,隨著行為逐漸穩定,可逐步延長獎勵間隔,維持效果同時避免依賴零食。

6. 使用不當或危險裝備

牽繩與項圈是遛狗的基本工具,但不合適的裝備不僅影響行走舒適度,更可能帶來安全隱憂。牽繩過短會使狗狗在行走時長時間承受拉扯壓力,影響頸椎與呼吸;過長或使用彈性伸縮牽繩,則增加了纏繞、摔倒、繩索斷裂或狗狗先接觸到危險物的風險。

改善方法

  • 選擇長度約 1.5–1.8 公尺的固定式牽繩,材質應兼顧握持舒適與耐用性,方便控制並降低意外發生率。
  • 項圈需牢固並配戴清晰的識別牌,便於狗狗走失時快速辨識與聯繫飼主。對於拉扯情況嚴重的狗狗,建議改用合身的胸背帶,分散頸部壓力並提升控制力。
  • 避免使用刺釘項圈、勒頸鏈等過時或高風險的訓練工具,以免造成狗狗頸椎、氣管或皮膚損傷。

7. 忽視安全細節

在日常散步中,飼主若忽略一些看似細微的安全措施,可能會增加狗狗與周遭環境的風險。例如,外出未攜帶拾便袋導致排泄物未即時清理,不僅影響環境衛生,也可能引發社區糾紛;狗狗未配戴識別牌或未完成晶片登記,若意外走失,將大幅增加尋回的困難度;炎熱天氣中長時間行走,則可能造成狗狗中暑或足墊灼傷。

改善方法

  • 外出散步時務必攜帶拾便袋,確保狗狗排泄物即時清理,維護公共環境與良好社區關係。
  • 為狗狗配戴清晰可辨識的識別牌,並完成寵物登記與晶片建檔,以利走失後快速尋回。
  • 夏季高溫時段避免長時間外出,尤其應避開正午至下午早段的烈日時刻;可隨身攜帶摺疊水碗與飲水,並在陰涼處休息,防止中暑與脫水。

對於已經出現嚴重拉扯、攻擊或過度恐懼等行為的犬隻,應及早尋求專業犬隻行為訓練師或獸醫行為科的協助,透過專業評估制定合適的行為改善計畫,避免問題持續惡化。

若為高齡犬,或是患有心臟病、關節疾病等慢性病的犬隻,則需由獸醫評估其身體狀況,並據此調整散步的強度與頻率,以防止運動量過度造成負擔。

散步不僅是日常運動,更是滿足犬隻心理與感官需求的重要時段。透過正確的散步方式,不僅能促進身心健康,降低行為問題發生的機率,也能進一步強化飼主與犬隻之間的互動與信任。

參考資料

寵物健康醫療網LOGO
作者 – 寵物健康醫療網

寵物健康醫療網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健全的寵物專屬健康平台,提供最新的醫療指引、寵物健康知識與產業動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spot_img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