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天生警覺、敏感,即使已經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仍可能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聲響、陌生環境或外出就診等情境中出現焦慮反應。行為專家指出,若未及時安撫,這些經驗可能轉化為長期恐懼,甚至導致攻擊性或退縮行為,影響貓咪的身心健康與人貓關係。
文章目錄
5大策略助貓咪遠離恐懼、找回安全感

面對這些情況,飼主可從以下五個方向著手,協助貓咪重拾安全感:
1. 提供專屬安全空間,讓牠「躲起來」也安心
受驚嚇的貓咪最需要的是「暫時遠離刺激」。飼主應設置一個安靜、封閉性高、具備基本生活需求(如:貓砂盆、食物、水、舒適窩巢)的區域,讓貓咪能在其中自行調整情緒,直到感到安心再自行出來互動。
2. 辨識壓力來源,避免重複觸發
是否每次去看獸醫前貓咪都躲起來?是否對特定聲音(如:雷聲、吸塵器)特別敏感?觀察行為並記錄觸發時間與情境,有助飼主事先預防、提前轉移或避開刺激來源。
3. 使用情緒安撫產品,創造穩定環境
針對緊張情緒,可輔助使用市面上的貓用費洛蒙擴香器、安撫噴霧或益生菌配方食品,透過模擬天然安撫氣味或生理調節機制,降低壓力荷爾蒙分泌,協助貓咪放鬆。
4. 尋求行為專家的協助
若貓咪出現長期或激烈的恐懼反應,建議諮詢獸醫或專業動物行為師,排除潛在疾病後,可進一步針對個體情況進行行為矯正訓練,必要時配合藥物輔助,協助貓咪重建安全信任。
5. 漸進式脫敏訓練,建立正向聯結
透過「反制約」與「脫敏」策略,讓貓咪逐步接觸原本害怕的聲音或對象,同時搭配獎勵如零食、撫摸等正向刺激,慢慢重塑貓咪的行為模式。例如播放低音量雷聲錄音,逐漸增加音量,每次都給予獎勵,幫助牠改變情緒連結。
用耐心與觀察,建立穩定與信任的生活環境
與狗狗不同,貓咪面對壓力時多以「逃避」為主,因此飼主的理解與耐心格外重要。從設計環境開始,到情緒識別與日常互動,每一步都能為貓咪建立一個安心可控的生活場域,幫助牠成為更穩定、自在的家庭成員。

作者 – 寵物健康醫療網
寵物健康醫療網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健全的寵物專屬健康平台,提供最新的醫療指引、寵物健康知識與產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