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至22日,「日本-臺灣爬蟲兩棲類學合同大會」於臺北市立動物園盛大舉行,吸引臺日兩地逾315人次專業人士共襄盛舉,其中來自日本的學者與學生高達210人,展現出此學術平台在國際間的高度關注與重要性。
此次大會同時為「日本爬蟲類學會第64屆年會(The 6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Herpet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的重要活動之一,涵蓋兩棲爬蟲分類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與保育遺傳學等多元領域,共發表高達165篇精彩學術報告,內容深入探討臺日兩地特有物種研究、全球氣候變遷對生態的衝擊,以及未來保育挑戰。
文章目錄
三位國際重量級講者壓軸登場,激勵青年世代

本次會議邀請三位國際重量級講者分享研究經驗與保育觀點:
- Matt Goetz 博士,來自英國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育信託基金與澤西動物園,介紹國際極危物種「安哥洛卡象龜(Ploughshare Tortoise)」的域內與域外保育經驗,並強調動物園在全球保育網絡中的關鍵角色與責任。
- 西川完途教授(Kanto Nishikawa),日本京都大學學者,詳述臺日山椒魚研究歷史的密切關聯,並分享與臺灣學者於2019年共同釐清兩種臺灣山椒魚(Hynobius formosanus 與 H. sonani)錯置學名的田野調查經歷,顯示臺日長期深度合作的成果。
- 太田英利教授(Hidetoshi Ota),來自日本兵庫縣立大學,回顧其年輕時在臺灣自費從事爬蟲研究的歷程。他曾為籌措研究經費四處打工、自學英文導覽接待外賓,並感謝臺灣民眾的熱情協助。其奉獻精神與簡樸生活態度,深深感動現場青年研究人員,為後輩樹立了典範。

臺日攜手培育人才,共築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
此次學術交流不僅強化臺日兩地爬蟲與兩棲類研究的緊密合作關係,更提供青年研究人員一個難得的面對面交流平台,促進跨世代知識傳承與合作機會。
會議特別著重在新興議題上,如全球氣候變遷對物種生存的影響、特有種的遺傳多樣性與保育策略等,充分展現兩國學界對東亞區域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深厚關注與責任感。
臺北市立動物園長期致力於動物保育與科學教育,未來也將持續扮演國際交流的關鍵樞紐,促進更多跨國合作機會,為下一代的自然科學研究與物種永續盡一份心力。
(新聞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