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隱睪手術費用多少錢?哪些犬種容易得隱睪症?狗狗隱睪症治療方式一次看!

寵物年齡計算機

寵物年齡計算機

隱睪症(Cryptorchidism)是一種雄性狗狗的先天性疾病,依照正常發育時程,狗狗的睪丸應在出生後約6至16週內逐漸移動至陰囊中;若到了六個月大時仍未完全降入陰囊,即可確診為隱睪症

狗狗隱睪症的臨床分類

根據睪丸停留的位置,隱睪症在臨床上可分為三種類型,不同類型會影響手術的方式與難易程度。

腹腔內隱睪

最常見且最具挑戰性的隱睪型態,睪丸仍停留在腹腔深處、腎臟與膀胱之間的區域。由於位置隱蔽,無法透過外部觸診發現,通常需依賴腹腔超音波或內視鏡檢查定位。手術處理難度高,多數需透過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才能完成摘除。

鼠蹊部隱睪

睪丸卡在腹壁的鼠蹊管內部,介於腹腔與陰囊之間。觸診狗狗鼠蹊部皮下可以感受到小而硬的腫塊,有經驗的獸醫通常能憑藉觸診與經驗初步判斷其位置。相較腹腔內隱睪,此類型手術難度中等,可考慮局部切口或微創方式摘除。

皮下隱睪

此為最接近正常睪丸位置的一型,睪丸位於陰囊前方的皮下組織,但未能完全進入陰囊。這類睪丸在外觀上或觸診時相對容易發現,手術難度最低,亦為最早期可察覺的隱睪表現。

- Advertisement -

正確區分隱睪的位置,有助於制定合適的手術計畫與麻醉策略,也可預估術後恢復時間與相關費用。

為什麼會發生隱睪症?

造成狗狗隱睪症的根本原因,主要來自於遺傳異常。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睪丸原本位於腹腔靠近腎臟的位置,並逐步透過引睪韌帶下降至陰囊中。如果這段引導過程中的基因調控出現異常,睪丸便可能無法順利進入陰囊,導致所謂的隱睪現象。

根據研究顯示,隱睪症具有遺傳傾向,當父犬曾患有隱睪症時,其後代犬隻發生相同問題的機率將顯著提高。

在品種方面,小型犬與某些特定純種犬的隱睪症發生率較高,隱睪症常見品種包括:約克夏、貴賓犬、博美犬、吉娃娃、臘腸犬、哈士奇、迷你雪納瑞、雪特蘭牧羊犬等。

由於隱睪症在這些品種中具有高度遺傳風險,應避免隱睪犬近親交配,以降低未來世代發病的機率。

- Advertisement -

狗狗隱睪症需要治療嗎?

狗狗隱睪症雖不一定會立即造成外觀異常或行為異狀,但若未及時治療,卻潛藏著長期且嚴重的健康風險。當睪丸未能正常下降至陰囊,而是停留在體溫較高的腹腔或鼠蹊部,長時間暴露於不適宜的溫度下,會導致睪丸組織退化,進一步影響精子的生成與睪丸的內分泌功能,造成不孕。

除了不孕,最令人擔憂的是隱睪組織容易發生腫瘤變化。根據臨床觀察與病理報告,未下降的睪丸特別容易出現兩種常見腫瘤類型:支持細胞瘤與間質細胞瘤,其中以腹腔型隱睪的發生率與惡性風險更高。這是因為腹腔內部環境較為隱密,且溫度較高,促使異常細胞快速增殖,但由於位置隱蔽、缺乏外觀明顯變化,病變常被忽略,直到出現全身性症狀時才被發現,往往已屬中晚期。

更嚴重者,若發展為支持細胞瘤,可能進一步分泌大量雌激素(動情素),引發所謂的動情素中毒(hyperestrogenism)。此種激素異常會對骨髓造血功能產生抑制作用,導致全血球下降、免疫力衰退、出血傾向、貧血、皮膚病變等多重症狀,甚至造成敗血症與死亡,為不可忽視的潛在致命風險。

此外,未經治療的隱睪也可能造成睪丸扭轉,尤其是腹腔型隱睪因周圍缺乏固定支撐,更容易因翻身或劇烈運動發生扭轉,導致血流中斷與劇烈腹痛,屬於急性外科緊急狀況,須立即手術處理。

因此,即便狗狗表面看似健康,只要確診為隱睪症,仍應積極接受手術治療,以防止上述嚴重併發症的發生。若為單側隱睪,建議同時摘除兩側睪丸,避免遺傳風險及後續內分泌失調;若為雙側隱睪,更應及早處理。

狗狗隱睪症的診斷方式

獸醫會透過下列步驟進行隱睪症檢查:

  1. 陰囊觸診,觀察是否雙側睪丸皆在正常位置。
  2. 如未摸到睪丸,進一步觸診腹部與鼠蹊部。
  3. 透過超音波、X光或施打GnRH測試判斷是否為已閹犬或確診隱睪症。電腦斷層也可以診斷隱睪症,但通常需要給予狗狗鎮靜,而且費用也會較為昂貴。
  4. 有時需透過探查性手術確定隱睪位置。

狗狗隱睪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目前隱睪症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進行外科手術,將未下降的睪丸完全摘除。這不僅是為了防止不孕與腫瘤風險,更是避免潛在的急症如睪丸扭轉或動情素中毒所造成的生命威脅。

手術方式會依據睪丸的停留位置與狗狗體型而有所不同。常見的手術方式分為兩大類:

傳統開腹手術

傳統開腹手術主要適用於腹腔深部隱睪的情況。由於腹腔內的隱睪位置不固定、睪丸體積小,術中常需大範圍切開腹部中線,甚至翻動腸道與其他腹腔臟器,以尋找並完整摘除隱睪。這種方式手術時間較長,傷口面積大、術後疼痛明顯、恢復期較久。

內視鏡手術

隨著獸醫微創技術的進步,腹腔鏡手術已成為隱睪症治療的主流趨勢。無論是傳統多孔腹腔鏡,或是新興的單孔腹腔鏡技術,其共同優點在於:

  • 手術切口極小,多為1至2公分,僅需一個或少數幾個進孔
  • 術中視野清晰、定位準確,能有效辨識與摘除腹腔內隱睪
  • 術後疼痛感低,復原速度快,多數犬隻在24至48小時內可恢復正常食慾與行動
  • 傷口小也大幅降低感染風險與術後腸沾黏等併發症的機率

內視鏡特別適合用於腹腔型隱睪的手術摘除,尤其對於小型犬與年幼犬隻來說,為一種負擔更輕、恢復更快的手術選項。

若醫療條件允許,內視鏡手術已被廣泛認為是目前安全性高、動物負擔低、預後良好的首選處置方式。不過,仍需由專業獸醫師評估犬隻的年齡、體況與睪丸位置,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式,以達到最佳治療成效與術後照護效果。

手術費用整理

隱睪症的手術費用會根據睪丸的位置、手術方式、動物體型與手術複雜程度而有所不同。以下為不同手術類型的費用參考範圍:

傳統開腹隱睪手術

  • 單側:約 8,000~15,000 元
  • 雙側:約 15,000~20,000 元以上

內視鏡/單孔腹腔鏡隱睪手術

  • 單側:約 15,000~25,000 元
  • 雙側或合併絕育手術:約 25,000~35,000 元以上

其他衍伸費用

  • 術前血檢/麻醉評估:1,000~3,000 元
  • 超音波定位或影像檢查:1,000~2,500 元
  • 術後止痛、抗生素、保護衣或頭套等附加費用:約 500~2,000 元

建議飼主在安排手術前,與獸醫詳細討論預估費用、手術風險與恢復計畫,並評估是否需轉診至具備內視鏡設備的專科院所,以獲得更完善的治療體驗與術後照護。

隱睪症的術後照護與復原

一般而言,手術後建議讓狗狗休息7至14天,期間應避免跳躍、奔跑、上下樓梯等劇烈活動。若家中有其他活潑的犬貓同伴,也應暫時分開飼養,以免拉扯傷口。出門如有必要,建議、使用牽繩並限制活動範圍。

為了防止狗狗舔咬傷口或縫線,獸醫通常會建議配戴伊莉莎白頸圈,以避免造成傷口感染或縫線鬆脫。

術後1–2天內,有些狗狗可能會出現輕微虛弱、嗜睡或食慾下降的情形,這多半是麻醉藥物代謝與傷口疼痛所致,一般在48小時內會逐漸改善。若出現持續性嘔吐、腹脹、發燒、異常出血或精神極差等現象,則應儘速聯繫獸醫複診檢查。

每日應觀察傷口是否有紅腫、滲液或異味,並依獸醫指示使用抗生素或外用藥物。部分手術使用的是可吸收縫線,無需拆線,約10至14天後自然脫落;若採用不可吸收縫線,則需回診進行拆線,拆線時間通常落在術後7至10天之間。

對於接受內視鏡手術的狗狗而言,因手術創口較小、疼痛較輕,多數在1至3天內即可恢復正常活動與食慾,但術後照護原則仍需遵守,以確保完全癒合與術後健康。

可以等睪丸自然下降嗎?

許多飼主在發現幼犬睪丸尚未完全下降時,會抱持觀望態度,期待隱睪在成長過程中自行下降。然而,若狗狗在滿6個月大時仍有一側或雙側睪丸未進入陰囊,則自行下降的可能性極低。狗狗睪丸的正常下降時程大多介於出生後2週至16週,過了這段時間,未下降的睪丸通常已因組織發育異常而「卡住」在腹腔或鼠蹊部,無法靠自然機制完成下降。

臨床上普遍建議應在狗狗年齡介於6至12個月之間安排手術。這段時期狗狗的身體機能已逐漸穩定,麻醉風險相對低,同時也能及早排除睪丸變性與腫瘤形成的風險。若延後治療,除了增加手術難度外,也會讓狗狗長期暴露於動情素不平衡與睪丸腫瘤等高風險因子之中。

年紀愈小、體重愈輕的犬隻,愈適合進行腹腔鏡等低侵入性手術。若等到成年甚至高齡才處理,不僅手術創口較大、恢復期拉長、費用增加,也可能因慢性組織變化導致併發症風險升高。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