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阻塞是貓咪常見且具急迫性的泌尿系統急症,尤其好發於年輕、結紮過的公貓。由於公貓的尿道較窄又較長,因此當尿道受到結晶、結石、發炎、痙攣或黏液堵塞時,尿液便無法順利排出,嚴重時可造成膀胱過度擴張、腎功能衰竭,甚至威脅生命。
當貓咪出現頻尿但無尿、排尿困難、叫聲尖銳、舔陰部頻繁、情緒不安或昏沉等異常行為時,可能就是尿道阻塞的警訊。此時應立即送醫,讓專業獸醫進行診斷與急救處置。延誤治療可能導致鉀離子過高(高血鉀症)、代謝性酸中毒,進一步引發心律不整與心跳停止。
文章目錄
貓咪尿道阻塞三大照護重點:電解質、輸液、導尿
一、穩定電解質,尤其是鉀離子
高血鉀是貓咪尿道阻塞最常見且危險的併發症。鉀離子過高會干擾心肌細胞的電傳導,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心跳驟停。臨床上,會透過以下方式控制血鉀:
- 靜脈注射葡萄糖與胰島素:促進鉀離子進入細胞,降低血液中鉀離子的濃度。
- 使用葡萄糖酸鈣:短暫穩定心肌細胞電位,但不直接降低血鉀。
- 持續監測心電圖與血鉀濃度:及早發現心律異常徵兆。
若處置後出現低血鉀,也需留意貓咪是否出現頸部無力、食慾不振或肌肉無力等現象,必要時適時補充鉀離子。
二、補充體液,維持血液循環與腎功能
尿道阻塞會導致膀胱過度擴張、尿液逆流至腎臟,形成「阻塞後腎性尿毒症」,進一步引發急性腎損傷,輸液療法有助於貓咪恢復腎功能。
輸液可依三階段進行:
- 急救期:快速補液穩定循環。
- 補水期:補足脫水所失之液體。
- 維持期:根據尿量與代謝需求調整輸液速度與種類。
此外,貓咪在阻塞緩解後,常出現「排尿後利尿」,尿量短時間內大量增加,若未適時補液可能導致低血壓與脫水。因此,醫護團隊需密切監控每日「輸入與輸出」的液體量。
(延伸閱讀:生理食鹽水與乳酸林格氏液比較(Compare Normal Saline With Lactate Ringers))
三、導尿管的正確管理與感染預防
解除阻塞後,貓咪通常需留置導尿管一至數日,以確保尿液順暢排出並觀察尿量。此階段需留意以下照護重點:
- 維持閉鎖式導尿系統:避免導尿管開放接觸空氣,降低感染風險。
- 定時觀察尿液:包括顏色、澄清度、沉澱物,並記錄尿量(建議每小時應介於1–2 ml/kg)。
- 每日清潔導尿口與導管:建議使用稀釋過的氯己定(Chlorhexidine)消毒。
- 避免頻繁拔除再置放導尿管:每次更換皆增加感染與損傷風險。
- 感染預防:加強手部衛生、環境清潔,並遵守院內無菌操作標準作業程序。
出院後的居家照護與預防復發的注意事項
即使貓咪在住院期間順利康復,飼主返家後仍須留意照護重點與預防尿道阻塞復發。以下整理幾項居家照護重點,有助於維持貓咪的泌尿健康:
飲水量管理
充分攝取水分是預防尿結晶與尿道阻塞最根本的方式。建議提供貓咪乾淨且流動的水源,如使用飲水機、設置多處水碗,或改餵濕食增加水分攝取。部分貓咪偏好低水碗或玻璃容器,飼主可觀察其習性加以調整。每日觀察飲水量與排尿情形,有助於及早發現異常。
飲食控制
飲食會影響尿液pH值與礦物質濃度,建議依獸醫師指示餵食專為下泌尿道疾病設計的處方飼料,如有助溶解結晶、控制尿液酸鹼值的配方飼料。避免任意更換品牌或添加高礦物質含量的副食品,尤其應限制鎂、鈣與磷的攝取,以降低結石形成風險。
減少環境壓力
壓力是誘發特發性膀胱炎與泌尿道疾病的潛在危險因子,建議營造安靜、穩定的生活環境,避免頻繁搬家、新增寵物或過度刺激。適當使用費洛蒙擴香器可協助貓咪穩定情緒,提升環境安全感。提供藏身空間、高處平台與玩具,也有助減緩壓力反應。
定期回診與健康追蹤
尿道阻塞屬於容易復發的疾病,特別是在未控制好飲食或壓力的情況下。建議於出院後依照獸醫指示定期回診,進行血液生化檢查、尿液分析與必要時的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早期發現腎功能異常、尿結晶或膀胱發炎等徵兆。透過持續監測與專業建議,可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透過及早辨識症狀、適當的醫療介入與周全的住院及出院後照護,超過九成罹患尿道阻塞的貓咪皆可成功康復。飼主與醫療團隊攜手合作,是守護貓咪健康的關鍵!
參考資料
- Mistry, K., & O’Byrne, E. (2024). Nursing a patient with feline urethral obstruction. The Veterinary Nurse, 15(1), 23–30. https://www.theveterinarynurse.com/content/clinical/nursing-a-patient-with-feline-urethral-ob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