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VC 亞洲獸醫大會廣告

狗狗牙齦瘤是什麼?狗狗口臭、咬東西變慢?這可能是牙齦瘤在作怪!

寵物年齡計算機

寵物年齡計算機

牙齦瘤是狗狗口腔裡常見的一種腫塊,通常長在牙齒旁的牙齦上,看起來像牙肉多長出來的一小塊肉球。這類腫塊多數是良性的,也就是說它們不會擴散到全身,但若不處理,有可能影響狗狗的牙齒、骨頭,甚至讓牠無法正常吃東西。

牙齦瘤大多發生在中年到老年的狗狗,尤其是像拳師犬、鬥牛犬、喜樂蒂牧羊犬等短鼻或特定品種,發生機率會比較高。

牙齦瘤的幾種不同型態

雖然牙齦瘤在外觀上常常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其實它們可以區分成幾種不同型態,每一種類型的處理方式與對狗狗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纖維型或骨化型牙齦瘤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牙齦瘤,腫塊通常呈現圓形或不規則狀,摸起來比較硬,有些甚至在X光下可見到裡面有類似骨頭或鈣化的成分。這類牙齦瘤的生長速度通常比較慢,多屬於良性,較不會轉移到其他器官。

不過,如果腫瘤位置靠近牙齒根部,可能會對牙齒造成壓力,導致牙齒歪斜、鬆動,甚至影響進食與咀嚼功能。因此即使是良性,也建議早期處理,以免惡化。

- Advertisement -

侵入性強的牙齦瘤

這種類型的牙齦瘤屬於「局部侵襲性強」的腫瘤,雖然不會擴散到肺或淋巴,但會沿著牙齦往下侵蝕牙槽骨,甚至可能導致下顎或上顎骨破壞,造成結構不穩、牙齒脫落,甚至骨折。

一旦發現這類腫瘤,通常需要進行較大範圍的手術切除,甚至包含部分顎骨。手術後狗狗通常仍可正常進食與生活,但復原時間較長,術後照護也更為重要。

牙齦增生

這並非真正的腫瘤,而是一種牙齦組織的過度增生,常見於某些犬種,例如拳師犬或鬥牛犬。牙齦增生的外觀類似腫瘤,也會呈現一塊一塊隆起的狀態,因此容易與牙齦瘤混淆。

雖然這種情況不具癌化風險,但若增生程度嚴重,也會導致牙齒清潔困難、食物卡住或牙周病風險提高,因此仍建議與獸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手術。

狗狗牙齦瘤常見症狀有哪些?

牙齦瘤在初期階段通常不會讓狗狗出現明顯的不適,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不過,隨著腫瘤慢慢變大,會逐漸影響狗狗的口腔功能與生活品質。飼主若觀察到以下幾種情況,應提高警覺:

- Advertisement -
  • 嘴巴裡有一塊不尋常的肉球
  • 流口水、口臭
  • 嘴巴流血
  • 吃東西變慢或只咬一邊
  • 對咬玩具、咬東西沒興趣
  • 牙齒變鬆或位置改變

這些症狀不僅會讓狗狗感到不舒服,也可能代表口腔內的腫瘤已經開始侵蝕周圍組織,影響牙齒與骨骼結構。越早發現與處理,狗狗的預後也會越好。

怎麼診斷狗狗牙齦瘤?

當獸醫在檢查時發現有腫塊,通常會建議進一步檢查,包括:

  • 口腔X光:看看腫瘤有沒有侵蝕骨頭。
  • 腫塊切片檢查:取一小塊組織送實驗室,確認是什麼類型的腫瘤。
  • 胸部X光:如果懷疑是惡性腫瘤,會檢查肺部是否有轉移。

狗狗牙齦瘤該怎麼治療?

治療狗狗牙齦瘤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大多數的牙齦瘤屬於局部性問題,只要及早發現並進行手術,通常都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如果腫瘤體積不大,還沒有深入牙齦下方的骨頭,手術範圍通常會較小,只需移除腫塊及鄰近的牙齒,狗狗術後恢復也相對快速。許多狗在手術後當天或隔天就能進食,生活作息幾乎不受影響。

但若腫瘤已經侵蝕到顎骨,就需要較大範圍的手術,可能包含切除部分牙齦、牙齒,甚至上顎或下顎的一小段骨頭。雖然手術範圍較大,聽起來讓人擔心,但狗狗的恢復力其實很強,只要術後照護得宜,大部分狗狗都能順利適應並恢復正常生活。

- Advertisement -

在少數無法完全切除的情況下,獸醫可能會建議搭配放射治療,以降低腫瘤復發的機會。

術後照護怎麼做?

術後照顧其實不困難,大致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餵軟食:讓口腔傷口不受刺激,一般建議持續兩週。
  • 遵從用藥:如有開止痛藥或抗生素,請依指示服用。
  • 觀察傷口:若發現出血、腫脹或異常情況,請儘早回診。

多數情況下,狗狗幾天內就能恢復正常進食和活動。

牙齦瘤會復發嗎?

雖然牙齦瘤多為良性,但若沒切乾淨,仍有復發風險。另外,即使原本的腫瘤已切除,有些狗狗也可能在口腔其他地方再次長出新的牙齦瘤。

因此,定期做口腔檢查與牙齒清潔,是預防復發與提早發現最有效的方式。

飼主該注意哪些警訊?

以下這些情況都可能是牙齦瘤或其他口腔問題的徵兆:

  • 嘴裡有明顯突起或不尋常的肉塊
  • 狗狗變得不愛吃,吃東西只用一邊
  • 嘴巴臭、流口水
  • 玩玩具的興趣變低,咬東西明顯變少

若有類似情況,請儘快帶狗狗去看獸醫。

牙齦瘤雖然多數是良性的,但若不早點處理,也可能對狗狗造成長期影響。透過定期檢查、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狗狗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也減少因牙齦瘤帶來的疼痛與不便。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