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肉瘤是狗狗常見的皮膚與皮下惡性腫瘤之一,具有局部侵犯性,可能持續生長並破壞周圍正常組織。雖然多數轉移風險不高,但若未及時處理,仍可能造成嚴重健康影響。了解這類腫瘤的成因、症狀、診斷方式與治療選項,有助於飼主及早發現異常並配合獸醫制定適切治療計畫,確保毛孩獲得最佳照護。
文章目錄
什麼是狗狗軟組織肉瘤?
狗狗常見的皮膚與皮下惡性腫瘤中,有相當比例屬於軟組織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
軟組織肉瘤是一類源自間質組織的惡性腫瘤,常見於皮膚與皮下組織,例如肌肉、脂肪、血管、神經或纖維結締組織。此類腫瘤具有「局部侵犯性」,容易向周圍組織擴展,但轉移率相對較低。
軟組織肉瘤常見亞型包括:
- 纖維肉瘤
- 外周神經鞘瘤
- 血管周邊壁瘤
這些腫瘤可能發生於身體各處,但最常見部位為四肢與軀幹皮下組織。
狗狗軟組織肉瘤症狀有哪些?
初期的軟組織肉瘤常呈現為一顆位於皮下的腫塊,成長速度緩慢,質地可能柔軟或堅硬,但與一般脂肪瘤不同的是,這類腫塊通常不易移動,因為它們往往與底層的肌肉或筋膜緊密連結。表面皮膚在早期通常無異常變化,也不會有明顯疼痛,因此容易被飼主忽略。
隨著腫瘤逐漸擴大,可能開始壓迫周圍組織,引發局部不適或功能異常。若腫瘤位置靠近關節或四肢,狗狗可能會出現疼痛、跛行或活動受限的情形,甚至表現出不願行走或上下樓梯困難。腫瘤若位於腹部,可能會壓迫內臟,導致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甚至出現嘔吐、腹脹等消化系統相關症狀。
當腫瘤源自神經組織時,則可能引起局部慢性疼痛、肌肉萎縮或肢體無力,嚴重時甚至導致癱瘓。若腫瘤發生於口腔區域,狗狗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進食異常、口臭明顯或持續流口水。另有少數病例腫瘤位於生殖泌尿系統,例如攝護腺,可能會造成排尿困難、頻尿,或因壓迫直腸而導致排便困難。
軟組織肉瘤在早期可能不會引起狗狗任何痛苦或異常行為,這讓許多飼主容易將其誤認為是良性腫瘤,導致延遲診斷與治療。因此,當發現狗狗身上出現新生腫塊,或原有腫塊短時間內快速增大,即使沒有其他症狀,也應及早就醫檢查,以掌握最佳處置時機。
狗狗軟組織肉瘤的高風險族群
軟組織肉瘤在犬隻族群中並非罕見,根據臨床統計,此類腫瘤好發於中老年犬隻,罹病年齡多集中在八歲至十歲以上。這個年齡層的狗狗,細胞修復與基因穩定性逐漸下降,可能促使腫瘤的形成。此外,有觀察指出,大型犬種罹患軟組織肉瘤的比例相對較高,特別是像大丹犬、伯恩山犬、拳師犬與聖伯納犬等品種,出現此類腫瘤的機率明顯高於中小型犬。
除了年齡與品種的影響外,若狗狗身體曾有慢性發炎反應(如:持續性傷口、皮膚感染、免疫反應異常),可能導致局部組織長期暴露在細胞損傷與修復循環中,進而增加細胞基因突變風險。
此外,外傷與組織再生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正常細胞增生,雖非直接致癌,但在特定條件下仍被視為潛在誘因。
還有部分病例的發生與先前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史有關,尤其是在其他腫瘤治療後局部組織暴露於高劑量輻射下,長期可能誘發細胞異常增生甚至轉化為惡性腫瘤。
狗狗軟組織肉瘤分級
腫瘤等級對於預後與治療選擇有重要影響。根據病理切片,軟組織肉瘤可依惡性程度分為三級:
- 第1級(低度惡性):分化良好、細胞增殖活性低、壞死少,轉移風險低。
- 第2級(中度惡性):有中度細胞異常與壞死區塊,局部復發風險較高。
- 第3級(高度惡性):細胞分裂旺盛、壞死面積大,轉移至肺或淋巴結機率可達40~50%。
狗狗軟組織肉瘤的診斷方式有哪些?
當飼主發現狗狗身上出現異常腫塊時,獸醫會進行以下步驟來確認病灶性質與範圍。
- 細針穿刺抽吸:利用細針抽取腫塊細胞進行顯微觀察。操作簡單、傷害性低,適合作為第一線檢查工具。然而,軟組織肉瘤細胞黏著力強,不易脫落,因此診斷準確率有限,常出現偽陰性,無法完全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 切片活檢:透過取得組織樣本,可精確判斷腫瘤類型與病理分級。
為了解腫瘤是否已轉移至其他器官,並評估整體健康狀況,獸醫可能會進行以下完整的檢查項目:
項目 | 檢查目的 |
---|---|
胸腔X光或CT掃描 | 排除肺部是否已有轉移 |
腹部超音波檢查 | 檢查肝臟、脾臟等內臟是否異常或轉移 |
淋巴結穿刺抽吸 | 評估區域淋巴結是否有腫瘤轉移 |
血液與尿液檢查 | 確認肝腎功能與血液指數,評估整體健康狀況 |
部分病患可能還需進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進階影像檢查,尤其當腫瘤位置靠近重要器官或神經結構時,影像檢查有助於術前精準定位與手術計畫擬定。
狗狗軟組織肉瘤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狗狗軟組織肉瘤治療的核心目標是完全移除腫瘤並防止復發或轉移,以下為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式:
手術切除
手術切除被視為治療軟組織肉瘤的首選,特別是對於第1級與第2級的腫瘤。手術會切除腫瘤本體及周圍至少3公分的健康組織,並向下延伸至一層完整的深筋膜,以降低殘存腫瘤細胞造成的局部復發風險。
然而,若腫瘤位於四肢、關節附近或緊鄰重要神經血管,使得無法取得足夠安全邊界時,可能需考慮截肢,以確保完整切除並達到根治效果。雖然對飼主而言心理衝擊較大,但許多截肢後的狗狗能迅速適應,並恢復良好生活品質。
放射治療
放射線治療可做為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或在無法手術時提供局部控制的替代方案,常見應用情境如下:
- 腫瘤切除後病理報告顯示邊界不乾淨
- 腫瘤無法手術或手術風險過高的部位,如頭頸部、胸腔或骨盆深處
- 局部復發後無法再次手術者
- 惡性程度較高的第3級腫瘤,術後合併放射治療有助降低再復發率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主要應用於第3級軟組織肉瘤,此類腫瘤具有較高的轉移率,特別是向肺部與淋巴系統的擴散風險。
狗狗軟組織肉瘤的預後與存活率
狗狗軟組織肉瘤治療預後與腫瘤的分級、切除是否乾淨密切相關。根據多項研究:
- 第1、2級腫瘤,若手術切除乾淨,存活期可達2至4年或更久
- 第3級腫瘤,即使配合手術與化療,平均存活期仍可能少於1年
- 腫瘤局部復發率介於17%至30%,未完全切除為主因之一
因此,手術品質與術後追蹤密不可分,建議由具有腫瘤外科經驗的獸醫進行評估與處理。
狗狗軟組織肉瘤雖屬惡性腫瘤,但透過早期發現、正確分級與積極治療,許多病例仍可維持良好生活品質與長期生存。飼主若發現毛孩身上有新出現的腫塊,應盡早就醫檢查,並與獸醫緊密合作、依據腫瘤分級與治療建議訂立個別化照護計畫。
參考資料
- Hohenhaus, A. E., Kelsey, J. L., Haddad, J., Barber, L., Palmisano, M., Farrelly, J., & Soucy, A. (2016). Canine cutaneous and subcutaneous soft tissue sarcomas: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case manage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nimal Hospital Association, 52(2), 77–89. https://doi.org/10.5326/JAAHA-MS-6305
- Iowa State University Lloyd Veterinary Medical Center. (n.d.). Canine soft tissue sarcoma [Flyer]. https://vetmed.iastate.edu/vmc
- Hildebrandt, I. M., Skinner, O. T., Mickelson, M. A., Daniel, T. E., Ashworth, H. L., Kim, A., Wustefeld-Janssens, B. G., Martin, T. W., McKenna, C., Oblak, M. L., Poirier, V. J., Randhawa, K., Turek, M. M., McAnulty, J. F., Griffin, M. A., Duda, L. E., Valenzuela, C. R. M., Vanhaezebrouck, I. F., Sterman, A. A., … Maitz, C. A. (2024).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for management of canine soft tissue sarcoma: A multi-institu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72 dogs (2010–202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2460/javma.24.06.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