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擬新增955種禁養動物引爭議!政策執行與動物安置問題成焦點

農業部於2024年1月3日舉行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會議擬新增955種物種至禁止清單,引發專家學者及相關協會的強烈反彈。

該會議會後引發廣泛討論,政策推動過程中的透明度及公正性遭到各界質疑。與會者特別指出,現行決策似乎未能充分平衡動物保護、公共安全與民間飼養者權益之間的多重需求,忽視了政策執行可能對生態保育、社會倫理及民生權益所產生的影響。

會議內容及政策背景

農業部表示,此次新增禁養動物清單的核心目標在於降低外來物種對國內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同時保障公共安全和動物福利。

據悉,本案共完成對1,565種物種的風險評估,過程中參考了多方專家意見,包括生物學、生態學與動物福利等領域的專業分析。其中,66.9%被認定具有高度公共安全或動物福利風險,這些物種多為難以在台灣環境中安全飼養的外來種。農業部預計將1,074種物種列入禁止飼養清單。

爭議與反對聲音

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在會後公開聲明批評政策「黑箱作業」,並質疑由工業技術研究院進行物種評估的專業性。

- Advertisement -

協會表示,該研究院缺乏特殊異域動物的專業背景,其評估結果可能欠缺全面性與準確性。此外,協會還特別關注禁養政策實施後的動物安置問題,警告若未能妥善規劃,可能導致大量動物面臨安樂死的命運,進一步引發重大社會倫理爭議​。

除了動保團體的不滿,許多學者和地方政府單位亦對執行能力提出疑慮。由於縣市政府人力和資源有限,恐難以應對新增955種禁養物種後可能產生的執法與管理壓力。

(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聲明稿:https://www.facebook.com/tara.in.taiwan/posts/pfbid0K4vYfnAcx87fPRVS1iSzyBRweucaooSXEt9G5ykaJdCRKG8Fikd3MWAA9Pwwza1el

農業部的回應

面對外界的批評聲浪,農業部作出回應,強調政策的推動是基於對國內生態保護和公共安全的長期考量,特別是外來物種對本地生態可能造成的不可逆影響。

農業部表示,政策的核心目標在於防範外來物種因棄養或逃逸而引發的生態危機,同時降低公共安全風險及提升動物福利水準​​。

針對現有飼養者的權益,農業部明確指出,已經飼養相關物種的飼主可在完成申報程序後繼續飼養,並將參考比特犬禁養管理的模式,確保既有飼養者不會受到新政策的影響。此外,針對特定用途或特定場域,例如動物園或展演場所,仍可依照規定繼續合法飼養​​。

農業部進一步表示,此次政策並非一成不變,將持續採取滾動式檢討的方式,未來會優先處理社會各界達成共識的部分,逐步修正和完善相關細節。農業部也呼籲,外來物種的管理是國際間普遍採取的嚴格措施,希望透過這項政策引導台灣向更安全、更永續的生態環境邁進​​。

(農業部公告: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654


此次會議的爭議反映出台灣在多元物種管理及政策透明性上的挑戰。未來,如何在保障生態、動物福利與飼養者權益間取得平衡,將是農業部面臨的重要課題。

寵物健康醫療網LOGO
作者 – 寵物健康醫療網

寵物健康醫療網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健全的寵物專屬健康平台,提供最新的醫療指引、寵物健康知識與產業動態。


延伸閱讀

寵物健康醫療網google news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