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一天大便幾次?貓咪排便次數下降,恐是腎病惡化前兆!

寵物年齡計算機

寵物年齡計算機

慢性腎病是貓咪常見的老年疾病,許多飼主會注意到罹患慢性腎病貓咪的飲水量增加、尿量變多、食慾減退等問題,卻較少留意貓咪的排便頻率是否改變。

近期一項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獸醫學院所進行的研究,透過智慧型貓砂盆監測系統首次以客觀數據量化貓咪的排便頻率,並比較健康與慢性腎病貓咪在排便次數上的差異。結果顯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貓咪,排便次數顯著少於健康貓咪,排便間隔也更長。

健康貓咪一天應該大便幾次?

一般而言,健康成年貓咪的排便頻率約為每日一次。根據《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近期研究顯示,在使用智慧型貓砂盆連續30天監測下,健康貓咪的平均排便次數為 1.07 次/天,顯示多數健康貓每日會排便一次,有些貓則可能出現一日兩次或兩日一次的變化,屬正常範圍。

不過,若排便間隔超過48小時或連續多日未見排便,就應該要提高警覺。特別是對於高齡貓或已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腎臟病)的貓咪,排便頻率下降可能是腸道功能變慢、體液失衡或便秘的早期徵兆。

慢性腎病貓咪排便變少,沒有症狀也不能輕忽

該研究透過智慧型貓砂盆監控系統,持續追蹤9隻健康貓與9隻罹患慢性腎臟病貓的排便情況,觀察時間長達30天。結果顯示,罹患慢性腎病貓咪的排便頻率明顯低於健康貓:

- Advertisement -
  • 腎病貓咪每日平均排便次數僅為 0.86 次/天,相比之下,健康貓則為 1.07 次/天
  • 在整個觀察期間內,慢性腎病貓咪中位數有10天未排便,而健康貓僅為2天

除此之外,多數罹患慢性腎病貓咪在研究期間並未出現外觀明顯的便秘徵象。這代表,儘管外觀正常,實際上牠們的排便頻率可能已經明顯減少。

研究學者表示:排便次數的減少,可能是慢性腎臟病的早期警訊,甚至是病情惡化的前兆。因此,即使貓咪看似健康、精神與食慾正常,飼主仍應主動觀察牠們的排便頻率,及早發現異常、及早介入處理。

指標項目慢性腎病貓咪健康貓咪
每日平均排便次數(次/天)0.86 ± 0.221.07 ± 0.13
14天內無排便的總天數(中位數)5 天(範圍 1–8)0 天(範圍 0–4)
21天內無排便的總天數(中位數)7 天(範圍 3–9)2 天(範圍 0–4)
30天內無排便的總天數(中位數)10 天(範圍 5–13)2 天(範圍 0–7)
慢性腎病貓咪與健康貓咪在排便頻率與無排便天數上的比較(30天觀察期間)(資料來源:George et al.,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025)

為什麼腎病貓特別容易便秘?4大導致貓咪便秘的原因

便秘是慢性腎臟病貓咪常見但經常被忽略的併發症。根據研究,導致慢性腎病貓咪排便困難的原因不只一種,以下為主要的4大導致腎病貓咪便秘的原因:

1. 慢性脫水,讓糞便變得乾硬

罹患慢性腎病會使貓咪尿量增加,導致身體水分不斷流失,長期下來容易出現輕度但持續的脫水。這種水分不足會讓腸道中的糞便變乾變硬,增加排出難度。

2. 電解質失衡,特別是低血鉀

腎病常伴隨電解質異常,尤其是血鉀濃度偏低,會影響腸道平滑肌的正常蠕動,導致腸胃動能減弱,使排便頻率下降、難以順利排出。

- Advertisement -

3. 藥物影響腸道功能

治療慢性腎病時常需使用磷結合劑、降壓藥、電解質補充劑等藥物,部分藥物雖對控制病情有幫助,卻可能副作用影響腸道蠕動,使貓咪更容易出現便秘問題。

4. 飲食改變對腸道的影響

雖然腎臟處方飼料是控制慢性腎病的重要工具,但這類飼料的纖維與水分含量與一般飼料不同,有些貓咪因口感或適應問題,進食量減少或排便量變少,也可能間接導致排便困難。

五大方法協助腎病貓預防便秘

貓咪排便行為相對隱密,再加上砂盆清理習慣不同,使得排便異常容易被忽略。特別是罹患慢性腎臟病的貓咪,便秘的風險相對較高,需要飼主在日常照護中多加留意。以下五項建議,可作為日常管理的參考,協助減少便秘發生、穩定腸道功能:

1. 留心每日排便紀錄,掌握頻率與糞便型態

建議每日觀察貓咪是否有正常排便、次數是否減少、糞便是否過硬或過乾。

2. 增加水分攝取,維持腸道順暢

鼓勵貓咪多喝水可減少糞便乾硬的情形。可嘗試提供流動飲水器、餵食含水量高的濕食,或補充貓咪專用補水配方,幫助維持良好的體液平衡與腸道濕潤度。

- Advertisement -

3. 檢視飲食結構,適度補充纖維

與獸醫師討論最適合的處方飼料,並依據貓咪實際情況調整纖維含量。適當的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但需避免過量,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4. 善用智慧科技,精準掌握排便變化

使用智慧型貓砂盆等監控裝置,可即時記錄貓咪的排便行為與頻率,協助飼主第一時間掌握異常趨勢,及早因應。

5. 主動與獸醫討論異常情況

若發現貓咪出現如蹲廁時間過長、排便困難、排便時哭叫、進食意願降低等現象,建議立即與獸醫聯繫。儘早介入治療,有助於預防便秘惡化,避免進一步併發症。

便秘可能是腎病惡化的前兆

對罹患慢性腎臟病貓咪而言,長期排便不順可能引發進一步的併發症,包括嚴重便秘、結腸擴張,甚至可能需要外科處理。一旦發生急性便秘,有可能導致尿毒素在體內累積,造成電解質失衡與腎功能惡化,部分個案甚至需接受住院治療與靜脈輸液支持。

近年來,「腸–腎軸線」理論逐漸受到重視。研究指出,腸道菌叢的失衡可能加速尿毒素生成與吸收,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此外,糞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越長,蛋白質發酵越多,亦可能促進有害代謝產物的累積。

維持正常排便頻率不僅有助於腸道健康,更可能減緩腎臟病的惡化進程。飼主如能及早識別排便異常,便可為後續治療爭取更多調整空間,對整體預後具有正面影響。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