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鳳鸚鵡為原產於澳洲的中小型鸚鵡,屬於鳳頭鸚鵡科,是最受歡迎的家庭寵物鳥之一。玄鳳鸚鵡相當聰明、活潑,且與人類互動性高,適合初次養鳥的家庭。
文章目錄
玄鳳鸚鵡的特性與壽命
玄鳳鸚鵡天性溫和、親人,容易與飼主建立情感連結。常見羽色包括灰色、黃化)、白化、肉桂色、珍珠色與雜色等。多數玄鳳鸚鵡壽命可達15至25年,部分個體在妥善照護下甚至可活得更久。
鳥籠與生活空間規劃
為了讓玄鳳鸚鵡健康成長並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應提供安全、舒適且刺激性足夠的生活空間。
籠子尺寸與擺放位置
玄鳳鸚鵡屬於中小型鳥類,天性喜歡飛行與活動。飼養時建議選擇至少長寬各24吋(約60公分)、高度30吋(約75公分)以上的籠子。
欄杆間距建議小於1.5公分,以避免鳥兒將頭部或腳卡入導致受傷或逃脫。籠子應選用無鋅、無毒金屬材質,避免長期接觸導致金屬中毒。若選擇帶塗層的籠具,應確保不含聚四氟乙烯(PTFE),該物質加熱時可能釋放出無色無味但對鳥類極具毒性的氣體。
籠子擺放的位置應避免直射陽光、強風、空調出風口或暖氣機周邊,也不可放置於廚房、車庫或使用空氣清香劑的場所。這些環境中可能存在油煙、香氛或清潔劑所釋放的氣體,對鳥類的呼吸系統會造成極大危害。
此外,建議將鳥籠置於有家庭活動的空間(如:客廳),讓玄鳳鸚鵡能感受到人群互動,滿足牠們對社交的高度需求。但仍應保留足夠的安靜時段,讓牠們休息與睡眠。
配置與清潔
籠子內部應妥善規劃,提供多樣化且安全的設施。棲木建議選用天然果樹枝條,如無農藥殘留的蘋果樹、李樹或楓樹等,並具備不同粗細與質地,有助於鳥隻足部肌肉活動,預防壓瘡與趾爪過度生長。
除了棲木外,也應提供各式玩具,如搖鈴、咬繩、吊掛式鞦韆或覓食玩具。玩具能有效刺激玄鳳鸚鵡的思考與探索慾望,預防因無聊而產生的拔羽、尖叫等問題。所有玩具應定期更換並檢查磨損程度,避免脫落的小零件被吞食造成腸道阻塞或中毒。
建議每日進行局部清潔,清除排泄物、食物殘渣與羽毛,並更換飲水與清洗水碗、食器。籠底可鋪設無塵紙墊、紙漿鋪材或專為鳥類設計的可替換底紙,不建議使用玉米芯或木屑墊材,這類材料容易吸濕發霉並產生黴菌孢子,增加呼吸道感染風險。
完整清潔建議每週進行一次,包含徹底更換籠底鋪材、拆洗棲木與玩具。清潔時應使用寵物專用、無毒性的清潔劑,避免使用含氯、氨或酒精成分的清潔產品。清潔完成後應完全乾燥,方可重新裝設。
玄鳳鸚鵡的光照與環境刺激需求
玄鳳鸚鵡的健康與活力仰賴環境刺激以及符合生理需求的生活環境,其中「光照」與「行為豐富化」是兩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紫外線與光照需求
與其他鳥類相同,玄鳳鸚鵡需要適當的紫外線照射來維持體內鈣質代謝的正常運作。紫外線B(UVB)有助於合成維生素D3,進而促進鈣質吸收與骨骼健康,特別是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幼鳥、產卵期的母鳥或有鈣質吸收障礙的個體更為重要。
由於玻璃窗會過濾掉大部分紫外線,因此僅將鳥籠放置於窗邊並不足以提供足夠的紫外線照射。建議使用專為鳥類設計的UVB燈具,如全光譜(full-spectrum)燈管或UVB緊密型螢光燈,每日照射時間約10至12小時,模擬自然晝夜節律。
燈具應安裝在籠子上方,與棲木距離約30至45公分,避免造成眼睛刺激或灼傷。須注意的是,UVB燈即使仍可發光,其紫外線輸出強度會隨時間逐漸下降,因此建議每6個月更換一次燈管,確保照射效果。
在天氣良好且氣溫適宜的情況下,也可安排玄鳳鸚鵡於白天短暫外出至戶外安全空間曬太陽,但必須避免直曬於烈日下,並監控環境安全與掠食者風險。
行為刺激與環境豐富化
玄鳳鸚鵡是高度社交且極需刺激的動物。若長時間處於單調或缺乏互動的環境,極可能出現不良行為,如拔羽、尖叫、啃咬棲木或過度依賴飼主等問題。為避免此類狀況,飼主應主動提供多元的行為刺激與遊戲環境。
籠內應配備多樣化的玩具,包括:
- 覓食玩具:內藏穀物或乾燥蔬果的小容器,鼓勵鳥隻動腦取食,模擬自然覓食行為。
- 啃咬玩具:如無毒軟木、小段樹枝、棉繩或紙製咬物,幫助鳥兒發洩精力與維持喙部健康。
- 吊掛式玩具與鞦韆:增加動態活動,提供平衡與跳躍的訓練機會。
所有玩具應選用無毒、耐咬、無尖銳邊緣之材質,避免含鋅、鉛等重金屬成分。市售玩具即使標榜安全,仍需定期檢查是否有鬆脫的小零件或破損,以防誤食與受傷。
為維持新鮮感與挑戰性,建議每週輪替部分玩具,觀察玄鳳鸚鵡的喜好與互動情形,調整刺激內容。也可透過與飼主互動的時間(如:訓練站手、學習口哨聲)作為每日刺激來源。
玄鳳鸚鵡的飲食與營養管理

玄鳳鸚鵡的健康狀態與其每日攝取的營養密切相關。提供均衡、適齡且多樣化的飲食不僅有助於維持體重、免疫力與羽毛品質,更能預防常見營養性疾病,如維生素缺乏、脂肪肝與鈣質代謝異常。
主食與比例建議
玄鳳鸚鵡屬於偏穀食性的鳥類,在野外主要以草種子、穀物及植物嫩葉為主食。為維持營養均衡,建議主食以高品質的顆粒飼料為主,占整體飲食的60%至80%。這類顆粒通常經過營養設計,含有適量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可避免偏食問題。
若玄鳳鸚鵡初期對顆粒飼料不適應,可採漸進方式混合原本的種子餵食,再慢慢提高顆粒比例,同時觀察排便與體態變化。
副食品與禁忌食物
為補充多樣營養來源,每日可提供約20%至30%比例的副食品,主要包括蔬菜與水果。建議選用新鮮、未加調味料的食材,並切成方便啄食的小塊。適合的蔬果包括:
- 蔬菜:胡蘿蔔、地瓜、花椰菜、青花菜、芥藍、甜椒、南瓜等
- 水果:蘋果(去籽)、梨子、藍莓、奇異果、香蕉
蔬菜可每日提供,水果因糖分較高則應限量餵食,每週數次為佳。餵食後應於10小時內將未吃完的食物清除,以避免腐敗變質。
(💡延伸閱讀:寵物鳥能吃蔬菜和水果嗎?選擇低GI蔬果,讓寵物鳥更健康!)
禁止餵食的食物包括:
- 酪梨:含有對鳥類致命的毒素
- 巧克力與咖啡因:會造成心律不整與神經毒性
- 酒精與含酒食物:即使少量也可能導致急性中毒
- 洋蔥與大蒜:含有會破壞紅血球的成分
- 果核與果籽:如蘋果籽、櫻桃核等含有氰化物成分,具有毒性
此外,不應讓鳥類啄食人類的口中食物,因人類口腔細菌可能導致鳥類感染。
鈣質與礦物補充
鈣質對於玄鳳鸚鵡的骨骼、神經傳導與產卵健康極為關鍵,尤其是母鳥在繁殖期容易因頻繁產卵而導致鈣質流失,進而引發蛋滯留等嚴重併發症。
建議長期提供墨魚骨(Cuttlebone)或礦物磚(mineral block)作為鈣質補充來源,同時幫助鳥喙自然磨耗、維持形狀。這類補充品應固定在籠內便於啄食的位置,並定期檢查是否需更換。
飲水與衛生管理
玄鳳鸚鵡每日應有充足的新鮮飲用水,建議使用專用水碗或吸水器,避免容器邊緣累積汙垢。飲水應每日更換並徹底清洗,炎熱季節或飼養多隻鸚鵡時則建議每日補水兩次以上。
飲水容器不應與食物或排泄物路徑重疊,籠內配置應避免棲木設於水碗正上方,以減少污染。
玄鳳鸚鵡的社交與行為需求

玄鳳鸚鵡是極具社交性的鳥類,不僅對周遭環境變化敏感,亦高度依賴與飼主或同伴的互動。若長時間缺乏陪伴與刺激,極易出現情緒或行為異常,例如拔羽、自殘、過度尖叫或攻擊性行為。
每日與飼主之間的互動時間應不少於1至2小時,方式可包括:語言對話、手上站立訓練、食物互動或共處同一空間的陪伴。玄鳳鸚鵡通常喜歡停留在飼主的肩膀或手臂上,甚至會學習模仿口哨與簡單聲音,這些互動有助於建立信任關係與安全感。
若生活作息繁忙、難以穩定提供陪伴時間,建議飼養一隻同性伴侶鳥,以降低孤獨與行為壓力。不過,飼養多隻鸚鵡時需確保籠內空間足夠,並分設多處食水區以避免爭食。
除了互動,玄鳳鸚鵡亦需要每日自由活動的時間,讓牠們展翅、飛行與探索。飼主可將鳥兒從籠內放出於室內活動30分鐘至數小時,但務必確認環境安全,包含:
- 關閉窗戶與門,避免鳥兒飛出
- 關閉電風扇、排油煙機與暖爐
- 將玻璃門窗貼上明顯標記,預防撞擊
- 移除室內有毒植物
- 避免使用噴霧、香氛、漂白水等刺激性化學品
自由活動時可結合遊戲與訓練,如跳站、飛行返回或玩覓食遊戲,有助於維持體能與穩定情緒。
玄鳳鸚鵡洗澡與剪指甲需求
洗澡與羽毛保養
玄鳳鸚鵡多數喜歡水浴,有助於去除羽毛上的灰塵與分泌物,維持羽毛光澤與彈性。建議每週進行1至2次洗澡,可採以下方式:
- 噴霧法:使用乾淨噴瓶裝入溫水(約37°C),輕柔地自上方噴灑鳥體,模擬自然雨水環境
- 淺盤水浴:提供淺盤內裝有溫水,讓鳥兒自行進入沐浴
洗澡後應放置於溫暖、無風處,待其自然晾乾,不宜以吹風機強行吹乾,以免燙傷或造成壓力。若玄鳳鸚鵡對洗澡抗拒,亦可減少頻率或改用輕微噴霧方式。
(💡延伸閱讀:寵物鳥的洗澡指南:促進健康羽毛與皮膚保養)
指甲修剪
玄鳳鸚鵡的指甲會隨時間自然生長,若未適時修剪,過長的指甲可能導致站立不穩、卡棲木或抓傷自己。建議每數週檢查一次指甲長度,視情況進行修剪。修剪時應留意鳥類指甲內含血管與神經,修剪過短可能導致出血與疼痛。
喙部護理
一般情況下,健康的玄鳳鸚鵡透過啃咬玩具、咬礦物磚或墨魚骨即可自然磨損喙部,不需特別修剪。然而,若觀察到喙部過長、歪斜、斷裂或兩側不對稱,可能代表營養不均、內科疾病或外傷,應盡速就醫檢查。
玄鳳鸚鵡健康管理與常見疾病
健康檢查
建議每年至少安排一次鳥類專科獸醫的健康檢查,即使表面上無明顯異狀,也能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例如:
- 營養不良:常因長期單一飲食或偏食導致維生素A、D3、鈣質等缺乏
- 喙部異常:如過長、彎曲、碎裂,可能與肝臟疾病、創傷或營養失衡有關
- 呼吸道感染:由細菌、黴菌或病毒引起,常與環境通風不良、粉塵或氣體刺激有關
- 蛋滯留:雌鳥常見疾病,與鈣質不足或內分泌失衡有關,屬急症,需即時處理
- 慢性內科疾病:如肝病、腎臟疾病、內寄生蟲感染,初期徵兆常不明顯,需靠專業評估
留意症狀
飼主應細心觀察玄鳳鸚鵡的日常行為與生理變化,若發現以下任一情況,應儘速就醫:
- 眼、鼻部出現分泌物:可能代表感染、過敏或呼吸道疾病
- 進食量下降或拒食:可能與消化道不適、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有關
- 羽毛異常:如無故脫落、拔毛、羽毛乾燥、光澤不佳,或羽軸出血
- 行為變化:變得嗜睡、易怒、不願互動、反應遲鈍
- 呼吸急促或張口喘氣:可能為呼吸系統或心肺功能異常的表現
- 糞便異常:如稀便、水樣糞、顏色改變(如深綠、紅色、白色過多)或腥臭味異常
- 動作協調異常:如站立不穩、單腳抬起不動、無法抓棲木、翅膀下垂、頭部歪斜或轉圈
其他常見疾病還包括:
- 念珠菌感染:多因免疫下降或抗生素使用導致,影響口腔與消化系統
- 披衣菌感染:具人畜共通性,會導致慢性眼鼻炎、呼吸道感染
- 鉛或鋅中毒:誤食金屬飾品、老舊建材或不合格玩具材料造成的重金屬中毒
- 腫瘤與腺體增生:年長鳥常見,可能表現為腹部腫脹、活動力下降或體重減輕
(💡延伸閱讀:鳥類黴菌感染:預防與治療方式指南)
除了定期健檢與疾病預防之外,日常照護中也需從生活細節著手,全面維護玄鳳鸚鵡的身心健康。首先,應維持穩定的作息與適宜的溫度環境,避免鳥兒暴露於忽冷忽熱的氣候變化中,降低壓力與免疫力下降的風險。
居住空間應保持清潔、通風且低粉塵,定期更換籠底鋪材與清理排泄物,可有效預防細菌滋生與呼吸道問題。除了物理環境,心理刺激也同等重要,飼主應每日提供適當的活動時間與互動機會,透過遊戲、飛行或簡單訓練,維持玄鳳鸚鵡的情緒穩定與行為健康。
此外,持續供應均衡的飲食與鈣質補充,有助於預防營養性疾病如維生素缺乏、骨骼發育不良與蛋滯留等問題。透過上述綜合健康管理措施,可大幅降低玄鳳鸚鵡生病風險,並陪伴家庭擁有長久而快樂的相處時光。
參考資料
- Royal Veterinary College. (2017). Cockatiel care fact sheet. London: RVC Exotics Servic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vc.ac.uk/BSAH
- PetMD. (2023, March 24). Cockatiel care she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etmd.com/bird/cockatiel-care-sh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