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積極應對外來種威脅,於12/5日正式成立「綠鬣蜥防治應變小組」。由陳駿季部長召集部內會議,整合林業保育署、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農田水利署、農村水保署等資源,全面啟動通報、監測與捕捉機制,旨在控制野外綠鬣蜥族群數量,減少對農業生態的威脅。
文章目錄
跨機關整合機制 提升綠鬣蜥防治效率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隨著綠鬣蜥數量快速增長,傳統由林業保育署單一部門負責的方式已不足應對。應變小組將借鑒非洲豬瘟和埃及聖䴉成功防治經驗,利用部門協同和科技整合,建立完整分工架構,涵蓋通報、監測和捕捉三大組別,實現多層次防治策略。
- 通報組:由農業試驗所、農村水保署等單位主導,運用農作物天災回報系統,結合農田水圳巡查與農漁民輔導,快速掌握綠鬣蜥分布動態。
- 監測組:結合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及爬行類動物調查系統,彙整綠鬣蜥資訊點位與現地分布資訊,進行統籌分析,掌握綠鬣蜥分布、數量與變動趨勢。
- 捕捉組:由林業保育署牽頭,輔導地方分署與縣市政府訓練捕捉團隊。林業保育署也輔導地區分署及直轄市、縣市政府開設移除訓練課程,開放個人完訓後共同協助移除,提高移除量能覆蓋率。
科技助農防治入侵物種!綠鬣蜥捕捉點位精準掌握
農業部表示,由農業試驗所建置之農作物天災回報系統過去應用於天災回報及秋行軍蟲疫災成效良好,將針對綠鬣蜥進行優化運用,並就防治目的劃分為通報與捕捉兩大專區。
通報專區以農業試驗所、農村水保署、農田水利署、漁業署、試驗改良場所屬及輔導之農漁民為使用對象,結合在地社區力量協助通報。捕捉專區則將以專業移除團隊及完訓移除民眾為使用人,將捕捉上傳資訊系統,掌握捕捉點位資訊。
預期短期能有效控制,降低農業損失
農業部強調,針對綠鬣蜥防治應變已建立完善分工,透過跨機關整合及科技系統運用於通報及監測,掌握綠鬣蜥族群分布位置及趨勢、配合中央及地方合作強力移除,預期短時間內將能有效控制野外綠鬣蜥族群,有效降低農作危害。
(新聞來源: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