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於9月3日邀集動保團體、飼主代表、業者、學者專家及各縣市政府動物保護單位,召開「寵物分類分級(有條件飼養)管理原則研商會議」,廣泛徵詢各界意見,討論特殊寵物物種之飼養管理原則,期望兼顧動物福利與公共安全,建立更完善之寵物飼養制度。
本次會議聚焦以下幾項重點議題:
特殊物種納管機制
針對如狐獴、鱷龜、眼鏡凱門鱷及蟒蛇類等特殊寵物物種,未來將納入「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範疇,要求業者須提出申請,並符合動物生活環境相關規範。此外,地方政府將不定期進行查核與評鑑,確保業者符合動物福利標準。
飼主資格與管理規範
未來若飼主欲飼養上述特殊物種,須完成登記,並具備相關飼養條件,禁止自行繁殖。此舉旨在建立清楚的管理機制,保障繁殖業與一般飼主依循規範運作。
防護措施初步建議
會中亦針對動物在外出就醫或移動時之防護措施進行初步研議。專家指出僅使用金屬籠攜帶可能不夠便利,但同意需設置必要防護以保障公共安全。農業部後續將就此議題持續召開會議,擬定更具體之管理規範。
針對狐獴納管爭議之說明
對於部分動保團體反對將狐獴納入灰名單的意見,農業部表示,由於國內已有一定數量飼養之狐獴,若全面禁養恐與現況產生衝突,因此將以「特定寵物業」管理及具飼養條件者得飼養之模式因應。此舉將有助於導正現行設施與空間,使之更符合動物福利規範,同時確保現有飼主與業者之權益與責任並重。
農業部強調,本次會議為概略性管理原則之初步諮詢,後續仍將召開多場次會議,整合各界建議,建立更加完善、科學且具可行性之特殊寵物分類與分級飼養管理制度。
(新聞來源: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894)